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酬吴叔承歙砚歌》
《酬吴叔承歙砚歌》全文
明 / 欧大任   形式: 古风

竹西尺素使者还,锦囊什袭款我关。

忽割紫云落书几,已看青玉临屏山。

歙西龙尾深溪石,黼形縠理秋空碧。

曾是岚蒸露浥来,尚澄波荡星涵色。

记得铭题汴宋时,玉堂学士臣苏轼。

君今此砚罗纹光,拂拭犹似风字长。

泗滨浮磬讵俦辈,蓝田尺璧差等量。

青州红线铜雀瓦,吾家端岩羞雁行。

金昆得此视眉子,陶泓毛颖欢一堂。

故人清班扈丹陛,八千里外怀迢递。

磨铅谓可笺虫鱼,涴壁未能成篆隶。

何以报之永绸缪,茅斋四顾惟萝薜。

迂我已谢子墨卿,寄君欲写华严偈。

(0)
鉴赏

这首《酬吴叔承歙砚歌》由明代诗人欧大任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歙砚的精美与价值,以及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诗中首先描述了歙砚的来源与质地:“竹西尺素使者还,锦囊什袭款我关。”以使者带回的珍贵礼物为引,展现了歙砚的珍贵与独特。接着,“忽割紫云落书几,已看青玉临屏山”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歙砚在书桌上的美好景象,仿佛紫云飘落,青玉般温润。

“歙西龙尾深溪石,黼形縠理秋空碧”则进一步赞美了歙砚的纹理与色泽,如同深溪中的石头,黼形縠理,碧空如洗。接下来,“曾是岚蒸露浥来,尚澄波荡星涵色”两句,通过自然界的元素,强调了歙砚的纯净与深邃。

“记得铭题汴宋时,玉堂学士臣苏轼”提到了历史上的文人苏轼与歙砚的联系,增加了作品的文化底蕴。而“君今此砚罗纹光,拂拭犹似风字长”则表达了对歙砚的赞美之情,即使经过岁月的洗礼,其光芒依旧不减。

“泗滨浮磬讵俦辈,蓝田尺璧差等量”将歙砚与其他珍贵物品相比较,突出了其独特的价值。最后,“青州红线铜雀瓦,吾家端岩羞雁行”、“金昆得此视眉子,陶泓毛颖欢一堂”等句,通过列举其他名贵之物,再次强调了歙砚的非凡之处。

整首诗不仅赞美了歙砚的美质与价值,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在结尾部分,“何以报之永绸缪,茅斋四顾惟萝薜。迂我已谢子墨卿,寄君欲写华严偈”,诗人以自己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情感,通过寄赠歙砚这一行动,寄托了对友人的思念与敬意,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艺术的热爱。

作者介绍
欧大任

欧大任
朝代:明

欧大任(1516-1596)字桢伯,号仑山。因曾任南京工部虞衡郎中,别称欧虞部。广东顺德陈村人。他“博涉经史,工古文辞诗赋”,并喜体育运动,擅长踢球、击剑。14岁时,督学曾集中十郡的优等生会考,他三试皆列第一,名噪诸生。他和梁有誉、黎民表、梁绍震等人是十分友好的同学,在著名学者黄佐门下读书,很有得益。无奈文运不佳,八次乡试均落榜,直到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47岁的欧大任才一鸣惊人,以岁贡生资格,试于大廷,考官展卷阅览,惊叹其为一代之才,特荐御览,列为第一。由是海内无不知欧大任,名声远播。
猜你喜欢

致奠张柔直知郡龙图以诗四章哭之书置灵几以代祭文·其二

只鸡斗酒祭夫君,尚想平生意气亲。

痛惜中原未恢复,如何天乃丧斯人。

(0)

许子大龙图挽词二首·其一

芬芳登桂籍,烜赫绍家声。

持橐恩辉渥,分符政术明。

优优方膴仕,郁郁遽佳城。

庭户多兰玉,应无可恨情。

(0)

庭中酴醾盛开二甥以诗来戏和其韵

栽培初不弃葑菲,桃李无言下自蹊。

试营小圃供幽奇,野趣独与闲相宜。

迩来落叶子满枝,新花璨发归酴醾。

濛濛烟雨湿冰姿,汤泉乍洗温柔肌。

玉人胡为在轩墀,态浓意远芬兰芝。

月华万里来清辉,照耀光彩通屏帷。

青云宛转蟠素螭,高架上与飞甍齐。

客来花下同围棋,对花不怕输吟诗。

帝乡富贵未可几,渊明之语真良规。

一杯相属慎勿辞,我方餔糟啜其醨。

醉中不省今何时,胸次洞达元无疵。

山林正好相娱嬉,朝廷渐有中兴期。

羲和鞭日不肯迟,海水清浅蓬莱池。

飞花雪落白玉卮,起舞鹤氅风前披。

(0)

道临川按阅兵将钱巽叔侍郎赋诗次其韵三首·其二

酷暑脩途起戴星,恨无鹏翼激鲲溟。

折冲未论攘无敌,假道何妨小勒兵。

试使触铙齐作止,敢言旗帜益精明。

三军酺醵皆呼舞,赖有贤侯守郡城。

(0)

五月六日率师离长乐乘舟如水口二首·其一

力疾驱驰为主恩,敢辞炎暑道途勤。

五更鼓角催行色,百里旌旗拂晓云。

闽粤乍开新幕府,灞陵初起旧将军。

江山满目难留恋,试拥彫戈静楚氛。

(0)

次初访许子大龙图于东山大乘寺留饮观荔支

物外仙家长自春,隐沦何必为逃秦。

祗应榴洞赠花者,便是桃源种树人。

丹荔枝头星灿烂,白云峰顶玉嶙峋。

主公留客非无意,端为出山多世尘。

(0)
诗词分类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诗人
梁有誉 龚璛 黎景义 唐文凤 曾习经 陈繗 陆仁 徐钧 陈藻 吴泳 萧立之 罗玘 罗钦顺 刘诜 林俊 殷奎 王洪 李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