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尽桃花片。倚东风、高吟大啸,开怀消遣。
芍药牡丹开未遍。不道韶华如电。
无心向、小庭幽院。
秉烛夜游虽不倦,奈一番、风雨花容变。
春去也,无人见。何处莺莺啼不断。
探后园、红稀翠减,青稠绿满。蝶在花间犹死恋。
早有行人摇扇。故自要、与春为饯。
笑指白云归去好,对夕阳、泻酒凭谁荐。
柳深处,有双燕。
飞尽桃花片。倚东风、高吟大啸,开怀消遣。
芍药牡丹开未遍。不道韶华如电。
无心向、小庭幽院。
秉烛夜游虽不倦,奈一番、风雨花容变。
春去也,无人见。何处莺莺啼不断。
探后园、红稀翠减,青稠绿满。蝶在花间犹死恋。
早有行人摇扇。故自要、与春为饯。
笑指白云归去好,对夕阳、泻酒凭谁荐。
柳深处,有双燕。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春天即将逝去的景象,以桃花飘落和东风中的吟啸抒发了诗人的情感。他感叹时光如电,韶华易逝,尽管在小庭中秉烛夜游,欣赏盛开的芍药牡丹,但仍感无奈于风雨摧残花朵,春天的离去悄然无声。词中融入了莺啼、后园景色的变化、蝴蝶恋花和行人摇扇的情境,表达了诗人对春光的留恋和对自然的深深感慨。
"何处莺莺啼不断"一句,以莺鸣声反衬春去的寂寥,"探后园、红稀翠减"则具体描绘了花丛的凋零。诗人借蝶恋花而人已摇扇,暗示春天的挽留,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的期许,希望能在白云之下、夕阳西下时,与友人共饮,以酒话别春日。最后,词以"柳深处,有双燕"收尾,寓意着即使春去,仍有生机与希望,给人以淡淡的慰藉。整体上,这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葛长庚对春天的独特感悟。
幽人不喜凡草生,秋锄斸得寒青青。
庭闲土瘦根脚狞,风摇雨拂精神醒。
短影月斜不满尺,清声细入鸣蛩翼。
天人戏剪苍龙髯,参差簇在瑶阶侧。
金精水鬼欺不得,长与东皇逞颜色。
劲节暂因君子移,贞心不为麻中直。
我携一樽酒,独上江祖石。
自从天地开,更长几千尺。
举杯向天笑,天回日西照。
永愿坐此石,长垂严陵钓。
寄谢山中人,可与尔同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