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阎学士靖轩赠受益山居二首·其一》
《次韵阎学士靖轩赠受益山居二首·其一》全文
宋 / 方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十里方诸影绿鬟,空濛潋滟一窗间。

天河不洗读书眼,未可同君上此山。

(0)
注释
十里:形容距离之远。
方诸:古代星宿名,这里代指湖面。
影绿鬟:倒映在湖中的绿色发髻,可能指的是女子的秀发。
空濛:形容雾气迷茫的样子。
潋滟: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
天河:指银河,这里比喻清澈的湖水。
读书眼:因读书而劳累的眼睛。
未可:还不可以,尚未准备好。
同君:与你一起。
翻译
十里之外的湖光倒映着绿色的发髻,水汽迷蒙,景色在窗边波光粼粼。
银河也无法洗净我读书时的疲惫眼神,此刻还不足以与你一同登上这座山峰。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静谧山居生活的诗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和修养的追求以及与世隔绝的情怀。开篇“十里方诸影绿鬟”一句,以绿鬟比喻远处山峦的层次分明,通过“十里”的距离感,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空濛潋滟一窗间”,则描绘了诗人居所之幽雅,窗前是一片寥寥可数的云影,为空間增添了一份淡远之美。

“天河不洗读书眼”一句,更是深入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这里的“天河”,指代北斗星河,而“不洗读书眼”,则意味着诗人通过阅读古籍,获得了比观赏自然界更为深刻的精神滋养。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也反映出他超越物质世界,追求心灵净化的高尚情操。

最后,“未可同君上此山”一句,则表明了诗人对于这种精神境界的珍视和保护。诗人似乎在告诫读者,此山非同凡响,不是轻易可以攀登之处,需要有相应的心灵修为才能与诗人共享这份宁静。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和个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揭示,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高远精神境界的生活态度。

作者介绍
方回

方回
朝代:宋   字:万里   号:虚谷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生辰:1227—1307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猜你喜欢

京师上元观驾二首·其一

及时膏雨已阑珊,黄道新泥晓未乾。

白面郎敲金镫过,红妆人揭绣帘看。

管弦叫月宣和气,灯火烧空夺暮寒。

咫尺凤楼开雉扇,玉皇仙仗紫云端。

(0)

赠李秀才

门掩青山相并居,爱君家法不萧疏。

锦囊举子能佳句,瑞鸟隐公多谏书。

学士八塼声价在,谪仙千首笑谈馀。

清朝第一他年事,且看归来著翠裾。

(0)

次韵超然

翠寒空觉此生浮,岁月催人鬓易秋。

忽忆倚天庐岳去,更寻清境武林游。

情亲愧与高人别,兴发徒烦夜月留。

他日西湖远相忆,为君一笑散沙鸥。

(0)

同世承世英世隆三伯仲蔡定国刘达道登滕王阁

承英连璧光照坐,更著阿隆如鼎安。

老兵先驰启关钥,西山奔走登栏干。

刘郎端默自凝远,蔡侯奋髯牙齿寒。

但馀衰老百无用,搜句倚栏方细看。

(0)

送隆上人归长沙

湘中乐哉山水国,道人归去正秋色。

拭目重看云盖云,搓手新尝橘洲橘。

湘西幽居多故人,松下相逢应倚策。

开轩万顷鸭头青,睡起一声风月箔。

(0)

和李令祈雪分韵得麓字

何处軥辀叫云木,植杖松间逢白足。

一牛鸣地两禅丛,窗户青红照林麓。

江寒云怒相摹胡,雪意欲作先停蓄。

连空推下翻玉英,想见轩渠笑捧腹。

(0)
诗词分类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诗人
李夔 华允诚 曾公亮 胡深 徐俨夫 李元纮 石涛 高斌 刘安世 蒋瑎 姜宸英 珠帘秀 高崇文 丁立诚 皇甫谧 曾允元 张巡 源乾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