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甍翠栱倚孱颜,野色湖光指顾间。
芗散四时天竺雨,青浮两点洞庭山。
诸方驻夏频游憩,近郭寻春任往还。
却忆幽栖姚子敬,留陪欢咏叩禅关。
朱甍翠栱倚孱颜,野色湖光指顾间。
芗散四时天竺雨,青浮两点洞庭山。
诸方驻夏频游憩,近郭寻春任往还。
却忆幽栖姚子敬,留陪欢咏叩禅关。
这首元代诗人唐棣的《宜晚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湖光山色画卷。诗中以“朱甍翠栱”开篇,形象地勾勒出亭阁的壮丽与周围环境的和谐之美。接着,“野色湖光指顾间”,将读者带入一个视野开阔、自然风光尽收眼底的场景之中。
“芗散四时天竺雨,青浮两点洞庭山”两句,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和对比手法,不仅展现了四季更迭中的自然景观,也暗示了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循环。天竺之雨与洞庭之山,虽是两个不同的地点,但在诗人的笔下,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丰富而生动的画面,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与神秘。
“诸方驻夏频游憩,近郭寻春任往还”则进一步描绘了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寻求心灵的宁静与放松,无论是夏季的驻足还是春天的探索,都充满了自由与惬意。这种对自然的亲近与享受,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最后,“却忆幽栖姚子敬,留陪欢咏叩禅关”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与友人共赏美景、吟诗作对的向往。这不仅是对友情的颂扬,也是对精神生活的一种追求和向往。
整体而言,《宜晚亭》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佳作。
林公生胜国,卓荦志不群。
蚤岁尝膴仕,老年遭世屯。
豺虎相啖食,龙蛇方未分。
三吴各都会,白昼昏风尘。
乐土成割据,江山陷沈沦。
公时遂长遁,閟迹潜荆榛。
不冠亦不带,佯狂称散人。
誓将沮溺俦,甘与原宪贫。
违俗本全节,洁身非乱伦。
皇明靖六合,万国咸来宾。
伯夷洎吕望,歘然兴海滨。
繄公岂无志,弹冠乘道津。
奈兹筋力衰,终作草莽臣。
昔在八姓日,翠华屡更新。
嗟嗟冯太师,累世秉国钧。
何如郑云叟,独不挂缨绅。
观公秉高谊,异代同清芬。
令子抱材器,恭逢尧舜君。
苍苍示昭鉴,公郁从兹伸。
凤翔千仞仪,豹变南山文。
终为明世瑞,垂辉耀千春。
九原或可作,些酒招歌魂。
《挽林先生》【明·王汝玉】林公生胜国,卓荦志不群。蚤岁尝膴仕,老年遭世屯。豺虎相啖食,龙蛇方未分。三吴各都会,白昼昏风尘。乐土成割据,江山陷沈沦。公时遂长遁,閟迹潜荆榛。不冠亦不带,佯狂称散人。誓将沮溺俦,甘与原宪贫。违俗本全节,洁身非乱伦。皇明靖六合,万国咸来宾。伯夷洎吕望,歘然兴海滨。繄公岂无志,弹冠乘道津。奈兹筋力衰,终作草莽臣。昔在八姓日,翠华屡更新。嗟嗟冯太师,累世秉国钧。何如郑云叟,独不挂缨绅。观公秉高谊,异代同清芬。令子抱材器,恭逢尧舜君。苍苍示昭鉴,公郁从兹伸。凤翔千仞仪,豹变南山文。终为明世瑞,垂辉耀千春。九原或可作,些酒招歌魂。
https://shici.929r.com/shici/5jF4d2Luzx.html
嘹呖飞鸿,横晴天、似吐悲秋怀抱。
懒上层楼,伤心暮烟斜照。更落叶满阶,风扫残蓼。
当轩云扰。凭高处、谁称古趣,沉酣落帽。
秋色京华老。想故园蓉菊,正当佳好。
次第开、水畔放船能到。
萍踪浪寄金台,叹归与、路迢云渺。应道。
佩茱荚、一人独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