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林先生》
《挽林先生》全文
明 / 王汝玉   形式: 古风

林公生胜国,卓荦志不群。

蚤岁尝膴仕,老年遭世屯。

豺虎相啖食,龙蛇方未分。

三吴各都会,白昼昏风尘。

乐土成割据,江山陷沈沦。

公时遂长遁,閟迹潜荆榛。

不冠亦不带,佯狂称散人。

誓将沮溺俦,甘与原宪贫。

违俗本全节,洁身非乱伦。

皇明靖六合,万国咸来宾。

伯夷洎吕望,歘然兴海滨。

繄公岂无志,弹冠乘道津。

奈兹筋力衰,终作草莽臣。

昔在八姓日,翠华屡更新。

嗟嗟冯太师,累世秉国钧。

何如郑云叟,独不挂缨绅。

观公秉高谊,异代同清芬。

令子抱材器,恭逢尧舜君。

苍苍示昭鉴,公郁从兹伸。

凤翔千仞仪,豹变南山文。

终为明世瑞,垂辉耀千春。

九原或可作,些酒招歌魂。

(0)
鉴赏

这首挽诗《挽林先生》由明代诗人王汝玉所作,是对林先生高尚人格和卓越贡献的深切缅怀。诗中描绘了林先生在动荡时代中的独特志向与行为,展现了其对理想坚守的坚定信念。

首句“林公生胜国,卓荦志不群”开篇即点出林先生生于英雄辈出的时代,其志向超凡脱俗,与众不同。接着,“蚤岁尝膴仕,老年遭世屯”描述了林先生早年曾有过显赫的官职,但晚年却遭遇了国家动荡的时期。这一转折体现了林先生一生的起伏与挑战。

“豺虎相啖食,龙蛇方未分”以比喻手法描绘了当时社会的混乱与险恶,而“三吴各都会,白昼昏风尘”则进一步强调了局势的严峻。面对这样的环境,林先生选择了隐退,“不冠亦不带,佯狂称散人”,他放弃了世俗的名利,过起了远离尘嚣的生活,与古代隐士沮溺、原宪为伍,甘于贫困,坚守自己的道德准则。

然而,当“皇明靖六合,万国咸来宾”时,即明朝统一全国,天下太平之际,林先生却因年老体衰,未能再次出仕,只能作为“草莽臣”度过余生。这表达了对林先生未能在盛世有所作为的遗憾。

诗中还提到了历史上的两位人物——伯夷和吕望,他们分别在商周更替和周朝初立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比之下,林先生虽有志向,却因身体原因未能施展,令人惋惜。

最后,“观公秉高谊,异代同清芬”赞扬了林先生高尚的品德,即使在不同的时代也能散发出清新的香气。诗中还提到林先生的儿子,希望他能继承父亲的才华和美德,在新君的治下大展宏图。

整首诗通过对林先生一生的回顾,表达了对其人格魅力和历史贡献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林先生未能实现更大抱负的遗憾与怀念。

作者介绍

王汝玉
朝代:明

(?—1415)明苏州府长洲人,本名璲,以字行,号青城山人。少从杨维桢学。落笔数千言,文不加点。年十七中浙江乡试。洪武末以荐摄郡学教授,擢翰林五经博士。永乐初进春坊赞善,预修《永乐大典》。声名大噪,出诸老臣上,遂被轻薄名。后坐解缙累,下诏狱论死。有《青城山人集》。
猜你喜欢

醉太平·其二花间

花奴雁奴。花姑鼠姑。花间鸟唤提壶。倩花间酒沽。

龙刍鹿庐。麟符象弧。酣来斫地歌呼。识人间故吾。

(0)

闻雁忆弟子培

秋雨千峰散,寒云万里开。

不知天际雁,几日故园来。

(0)

国殇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0)

仙吕.混江龙

落红成阵,风飘万点正愁人。池塘梦晓,阑槛辞春。

蝶粉轻沾飞絮雪,燕泥香惹落花尘。

系春心情短柳丝长,隔花阴人远天涯近。

香消了六朝金粉,清减了三楚精神。

(0)

大雪

万象晓一色,皓然天地中。

楚山云母障,汉殿水精宫。

远近梅花信,高低柳絮风。

吟魂清不彻,和月上晴空。

(0)

一落索·其一蒋园和李朝奉

正是看花天气。为春一醉。

醉来却不带花归,诮不解、看花意。试问此花明媚。

将花谁比。只应花好似年年,花不似、人憔悴。

(0)
诗词分类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诗人
傅玄 李绅 施闰章 刘宗周 沈佺期 李裕 郑燮 冯子振 周昂 钱惟演 何逊 王绩 高似孙 吕渭老 崔涂 郑经 阮元 谭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