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哀通泉李佥判》
《哀通泉李佥判》全文
宋 / 度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江]韵

丰基根也厚,枝叶固其庞。

地域云梦九,天街石笋双。

圭璋沉下国,桃李烂他邦。

寂寞涪江上,闻风意已降。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āitōngquánqiānpàn
sòng / zhèng

fēnggēnhòuzhīpáng

yúnmèngjiǔtiānjiēshísǔnshuāng

guīzhāngchénxiàguótáolànbāng

jiāngshàngwénfēngjiàng

翻译
根基深厚,枝繁叶茂
地域广大如云梦泽,天街两座石笋耸立
宝器沉于地下国家,他乡的桃李灿烂盛开
孤独的涪江之上,只闻风声,心意已降
注释
丰基:深厚的根基。
根也厚:根基深厚。
固:稳固。
其:代词,指代根基。
庞:庞大,茂盛。
地域:地域范围。
云梦:古代湖泊名,泛指广阔之地。
九:形容广大无边。
天街:天空中的街道,比喻高远。
石笋:形状像石笋的建筑物或自然景观。
圭璋:古代贵重的礼器,象征权力和地位。
沉下国:沉入地下,比喻隐藏或消失。
桃李:比喻培养的贤才。
烂他邦:在他乡盛开,形容影响力广泛。
寂寞:寂静,孤独。
涪江:长江上游支流,位于中国四川。
闻风:听到风声,引申为消息。
意已降:心意已改变,这里可能指志向或情感的转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度正所作的《哀通泉李佥判》。诗中描述了李佥判的根基深厚,如同丰实的根基和繁茂的枝叶,象征其人品的坚实与德行的广大。"地域云梦九,天街石笋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他的影响力比喻为覆盖广阔区域,如同云梦泽般深远,又如天街上的石笋般独特而引人注目。"圭璋沉下国,桃李烂他邦"进一步赞美他的才德出众,如同珍贵的圭璋沉于国内,桃李之名却远播他乡,显示出其名声之盛。

然而,最后一句"寂寞涪江上,闻风意已降"则转而表达了一种哀婉之情,暗示尽管李佥判声名在外,但其人已逝,涪江边只剩寂寞,人们只能在风中追忆他的风采,表达了对故人的怀念和哀悼之情。整体来看,这是一首以物喻人,寓哀思于景的挽歌。

作者介绍

度正
朝代:宋

宋合州人,字周卿,号性善。光宗绍熙元年进士。为国子监丞,极论李全必反,献镇压之策。官至礼部侍郎。尝从朱熹学。有《性善堂稿》。
猜你喜欢

答惇上人七首·其四

少矜平子四愁诗,晚学赵州十二时。

千里故人不解事,书来犹寄竹枝辞。

(0)

送浃上座如馀杭刻慈觉老人语录五首·其二

四十九年无一字,少林面壁太忉忉。

世人未会个中意,试把遗编读一遭。

(0)

次韵答刘通判二首·其二

何事先生倦世荣,非贪水碧与山青。

乞身高节恐难遂,捷径浮言固不经。

闻道金丹能化鹤,岂同腐草止为萤。

宰官本是随缘现,不碍他年叩玉扃。

(0)

同广德和尚及诸禅伯游山有作次其韵

扪萝挽石复穿云,却叹公侯走世尘。

碧嶂回眸三界小,红崖移步百花春。

长沙只解随芳草,王老犹难避鬼神。

不道游山末后句,瘦藤遥指牧牛人。

(0)

送王长元同弟次元赴官

梁苑春未竞,隋河冻尚肥。

鬓毛开老境,甲子运天机。

华鄂君方仕,樵苏我未归。

凭将汝南麈,慎对可人挥。

(0)

次韵吕居仁送李商老兼简李去言兄弟诸同参五首·其四

角巾拂弹棋,运斤斲蝇翼。

当时未得妙,岂暇日入息。

譬如河漫流,难以一篑塞。

饮食男女间,嬉笑中盗贼。

要须了其原,及此未曛黑。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宗泽 程钜夫 程恩泽 刘希夷 曹寅 范云 邓廷桢 宋应星 岳飞 张泌 左思 毕沅 刘大櫆 陈继儒 张英 鲜于枢 张岱 元绛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