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亭山色古,庙与寺松连。
住此修行过,春风四十年。
鼎尝天柱茗,诗硾剡溪笺。
冥目应思著,终南北阙前。
敬亭山色古,庙与寺松连。
住此修行过,春风四十年。
鼎尝天柱茗,诗硾剡溪笺。
冥目应思著,终南北阙前。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修行者在敬亭山的生活情景。开篇“敬亭山色古,庙与寺松连”两句,勾勒出敬亭山古朴庄严的环境,以及庙宇寺院被苍劲的松树所连接,营造出一派清幽脱俗的氛围。
接着,“住此修行过,春风四十年”表达了诗人在此地修行多年的时间跨度,通过“春风”这一季节性的描写,不仅传递出时光流逝,更暗示了一种静谧与和煦的生活状态。
中间两句,“鼎尝天柱茗,诗硾剡溪笺”,则展现了诗人日常的生活片段。鼎是古代烹饪食物的器具,这里用来品味天然山间清泉所煮出的茶;“诗硾”则指的是在石头上摩挲文字,“剡溪笺”意指是在溪边的石上刻写诗文。这些细节描绘出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彰显了其清贫自适、文墨相伴的生活态度。
最后两句,“冥目应思著,终南北阙前”中,“冥目”意味着心灵的深邃,而“应思著”则是表达诗人对过往经历和所见所感的深刻思考。至于“终南北阙前”,这里的“终南”指的是终南山,这里可能暗示了诗人对远方山脉的向往,或许是精神上的追求,而“阙前”则意味着在高处眺望,既有望眼欲穿之感,也蕴含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敬亭山居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修行之静与文墨之乐的深刻体验,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泊明志、超脱尘世的情操。
春风老妪悲南陌,泪如连丝啼不得。
曾是朱门旧日人,今来宛转无衣食。
忆昔尚书全盛时,雁行珠履何差池。
连云甲第倚云汉,中有金屋多蛾眉。
葳蕤锁钥黄金铺,屈戍盘龙双辘轳。
南窗北牖隐相望,惟容此妪当关呼。
昼逐琼筵洗凿落,夜趋绮帐拂流苏。
是时竹马余翩翩,乌衣伯仲群少年。
竞赌罗囊走堂下,独成蜡凤戏阶前。
中间令弟托心素,春草西堂梦佳句。
突兀应高定国闾,悲凉却扫延年墓。
一别人琴遂杳然,百年书籍终谁付。
山阳思旧空笛声,平原叹逝徒词赋。
昔日池台生棘榛,清歌妙舞共灰尘。
龙钟白首还沦落,乞食常从旧比邻。
吁嗟世事无不有,海水蓬莱几回首。
茂陵高卧马相如,终年消渴长著书。
因风为问青云客,何处红尘无覆车。
《今昔行悲老妪篇》【清·姚世靖】春风老妪悲南陌,泪如连丝啼不得。曾是朱门旧日人,今来宛转无衣食。忆昔尚书全盛时,雁行珠履何差池。连云甲第倚云汉,中有金屋多蛾眉。葳蕤锁钥黄金铺,屈戍盘龙双辘轳。南窗北牖隐相望,惟容此妪当关呼。昼逐琼筵洗凿落,夜趋绮帐拂流苏。是时竹马余翩翩,乌衣伯仲群少年。竞赌罗囊走堂下,独成蜡凤戏阶前。中间令弟托心素,春草西堂梦佳句。突兀应高定国闾,悲凉却扫延年墓。一别人琴遂杳然,百年书籍终谁付。山阳思旧空笛声,平原叹逝徒词赋。昔日池台生棘榛,清歌妙舞共灰尘。龙钟白首还沦落,乞食常从旧比邻。吁嗟世事无不有,海水蓬莱几回首。茂陵高卧马相如,终年消渴长著书。因风为问青云客,何处红尘无覆车。
https://shici.929r.com/shici/rn2Zcm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