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石鼎联句图》
《石鼎联句图》全文
宋 / 林希逸   形式: 古风

画意不画形,形胜意不足。

正如九方皋,相马不相肉。

此笔谁为之,缫藉以锦玉。

一几共三人,弥明喜师服。

赓酬夜何其,漏箭在银烛。

谁如豕腹胀,谁作龙头缩。

始胡为颉颃,末胡为屈伏。

彼既鼻撩天,避席徒局束。

去者俄翩然,二子睡正熟。

奓户问童奴,晓云凄古木。

质之昌黎篇,段段皆实录。

用意岂不精,或者疑近俗。

我闻文章家,同工而异曲。

或如骏历险,千里在一蹙。

或寸步不遗,句句必连属。

在诗则乐天,在文则永叔。

画品恐亦然,愿言宝此轴。

毋使叹巧心,受嗤于拙目。

(0)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石鼎联句图》的描绘与赞美,展现了诗人对艺术作品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将一幅画作的意境与画家的匠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首先,诗的开头“画意不画形,形胜意不足”点出了画作的精髓在于表达意境而非拘泥于具体的形体,强调了画家通过画作传达的情感和思想。接着,“正如九方皋,相马不相肉”借用典故,进一步阐述了画作追求的是内在神韵而非外在形式,如同相马者注重马的气质而非皮肉。

“此笔谁为之,缫藉以锦玉”表达了对画家技艺的高度赞扬,将画笔比作织锦的丝线,暗示画作如同珍贵的锦玉一般,凝聚了画家的心血和才华。接下来的“一几共三人,弥明喜师服”,描绘了一幅画面中人物和谐共处的情景,体现了画家在构图上的巧妙安排和对人物情感的细腻捕捉。

“赓酬夜何其,漏箭在银烛”描述了夜晚诗人与友人围绕画作进行的诗酒酬唱活动,营造出一种雅致的氛围,同时也反映了画作激发了人们创作灵感的效果。接下来的“谁如豕腹胀,谁作龙头缩”使用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不同人在面对画作时的不同感受和反应。

“始胡为颉颃,末胡为屈伏”通过对比,表现了画作中人物或对立或妥协的状态,暗示了画家在处理复杂情感关系时的高超技巧。随后的“彼既鼻撩天,避席徒局束”通过夸张的描述,展现了画中人物的动态和情感张力,同时也体现了画家对细节的精准把握。

最后,“去者俄翩然,二子睡正熟”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场景的变化,以及画作中人物状态的转变,进一步展示了画家在时间与空间处理上的能力。整首诗在结尾部分表达了对画作的珍视之情,希望它能被妥善保存,避免因外界的误解而受到非议。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赞美了《石鼎联句图》的艺术价值,还深入探讨了艺术作品与创作者之间的关系,以及艺术如何影响观者的情感体验。通过丰富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艺术的独特见解和深厚理解。

作者介绍

林希逸
朝代:宋

福州福清人,字肃翁,号竹溪、庸斋。理宗端平二年进士。善画能书,工诗。淳祐中,为秘书省正字。景定中,迁司农少卿。官终中书舍人。有《易讲》、《考工记解》、《竹溪稿》、《鬳斋续集》等。
猜你喜欢

哭屠长卿先生

风流曾遣俗人猜,几掷千金散草莱。

幸舍无鱼人欲去,翟门有雀客空来。

雨昏黄犊穿荒冢,月冷青娥罢舞台。

《玉树》、《柘枝》今谱尽,到头《薤露》为谁哀。

(0)

鸡笼山赋得台城怀古得离字·其一

苑城遗迹尽烟霞,草色登台起暮笳。

地卷豹湖埋帝辇,山横雉堞抱人家。

风来百舌听经鸟,露泣胭脂坠井花。

估贩还寻芳乐路,酒帘不动夕阳斜。

(0)

唤客

来日桃花坞,烦君幸一过。

人嫌开宴晚,花喜入茵多。

雨过应沾坐,闲来好漫过。

春风浑不惜,吹尽欲如何。

(0)

十三夜莲蓉湖与周锡臣张鸣教对月有怀安茂卿

仙侣相携醉玉缸,暮山浮黛水淙淙。

何人不赏中秋闰,几度能逢八月双。

云里闻歌声隔寺,花间吹笛手临窗。

芙蓉泣露红芳早,欲寄佳人奈涉江。

(0)

花朝

百花风雨泪难销,偶逐晴光扑蝶遥。

一半春随残夜醉,却言明日是花朝。

(0)

听说迎春歌

帝里迎春春最近,年少寻春春有分。

可怜无分看春人,忽听春来闲借问。

始知帘户即惊春,夹道妆楼相映新。

楼前子弟多春目,楼上春人最着人。

(0)
诗词分类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诗人
陈宝箴 李延年 王缙 郑光祖 沈梦麟 张翼 韩世忠 曹髦 唐廪 张翰 李泌 慧寂 安如山 李冠 袁黄 贾凫西 蔡卞 江忠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