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看二星度,高会列群英。
苍颜白发乌帽,风入古槐清。
客有羽衣来者,仍是寻常百姓,坐觉孟公惊。
且勿多酌我,未厌我狂醒。金瓯启,银信喜,衮衣新。
向来淮浙草木,隐隐有馀声。
闻说井阑沙语,感念石壕村事,倾耳发惊霆。
举酒奉公寿,天意厚苍生。
夜看二星度,高会列群英。
苍颜白发乌帽,风入古槐清。
客有羽衣来者,仍是寻常百姓,坐觉孟公惊。
且勿多酌我,未厌我狂醒。金瓯启,银信喜,衮衣新。
向来淮浙草木,隐隐有馀声。
闻说井阑沙语,感念石壕村事,倾耳发惊霆。
举酒奉公寿,天意厚苍生。
这首诗是刘辰翁的《水调歌头·其二十三》。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词作于宋末元初之交,作者刘辰翁借用“二星”、“群英”等意象,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与世隔绝的境界,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和批判。
开篇“夜看二星度,高会列群英”,诗人在夜晚仰望着两颗星辰,以及天上的众多繁星,这不仅是对宇宙之美的描绘,也象征着作者对于理想与精神追求的向往。接下来的“苍颜白发乌帽,风入古槐清”,则是诗人自述其老态龙钟、头戴黑帽的情形,以及古槐树中传来的一阵清风,这些细节展示了诗人的高洁与超脱。
然而,“客有羽衣来者,仍是寻常百姓”一句,却突然拉回视角到现实生活中,表明即便是在高远的精神世界里,也难以避免现实生活的触碰。而“坐觉孟公惊”则透露出诗人对于世事变迁的感慨与惊叹。
后半部分的“且勿多酌我,未厌我狂醒。金瓯启,银信喜,衮衣新”,表达了诗人的豁达心境和对酒宴的态度,以及对物质享乐的不再执着。而“向来淮浙草木,隐隐有馀声”则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同时也隐含着对往事的回忆与怀念。
最末尾的“闻说井阑沙语,感念石壕村事,倾耳发惊霆。举酒奉公寿,天意厚苍生”几句,则显示了诗人对于历史事件和个人经历的反思,以及对生命与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
整首词通过对宇宙、自然、人生的多维度描绘,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情感世界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妾嫁来沙漠,经冬向晚时。
和明以合调,翼以当威仪。
红脸偏承宠,青蛾侍妾时。
□□□□□,每怜岁寒期。
今果连其病,容华渐渐衰。
五神俱总散,四代的危危。
月华来映塞,风树已惊枝。
鍊药须岐伯,看方要巽离。
此间无本草,何处觅良师。
妾貌如红线,孤鸾视影犹□□,龙剑非人尚忆雌。
妾死若留故地葬,临时请报汉王知。
瓜果重陈,鹊桥还驾,屈指刚经一月。
忙煞天孙,又把灵机丝辍。
寒温话、此际无多,别离情、这回休说。
乞天公、再闰三更,人间天上均欢悦。
谁知我独含愁,却似褪节黄杨,禁声啼鴂。
钿盒金钗,一度一番呜咽。
针楼上、人去尘封,犊鼻裈、近来斯裂。
便重重,綵结红丝,尽是荀郎血。
四十今朝是。镇无端、孤舟满载,一天离思。
半世风霜摇落尽,槁项真成穷士。
岂甘作、庸庸馀子?
生不同时逢狗监,困泥途、谁荐雄文似。
愁不断,如江水。行行渐指吴闾地。
记当年、平章花月,裁红缕翠。
忽漫光阴催转轴,精力已销亡矣。
怕华发、星星垂耳。
剩有公荣堪与饮,纵凄凉、客路休辞醉。
歌金缕,祝强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