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南乡子·其二夏日作》
《南乡子·其二夏日作》全文
宋 / 李之仪   形式: 词  词牌: 南乡子

绿水满池塘。点水蜻蜓避燕忙。

杏子压枝黄半熟,邻墙。风送荷花几阵香。

角簟衬牙床。汗透鲛绡昼影长。

点滴芭蕉疏雨过,微凉。画角悠悠送夕阳。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夏日田园风光图。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夏日场景。

“绿水满池塘”一句,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池塘被绿色覆盖的丰沛景象,水草交织,生动传神。紧接着,“点水蜻蜓避燕忙”则展示了蜻蜓在水面上穿梭,避开燕子的追捕,展现了自然界中生物间的微妙关系。

“杏子压枝黄半熟,邻墙。”这两句描绘出杏子成熟时沉甸甸的样子,它们的重量让树枝低垂至邻近的墙边。这里不仅形象生动,而且通过杏子的成熟,暗示了夏日果实丰硕的季节特点。

“风送荷花几阵香。”这一句通过风吹过荷花带来的阵阵花香,唤起了读者对夏日清新气息的感受。荷花不仅是中国文化中常见的意象,也代表着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

“角簟衬牙床。”这一句中的“角簟”指的是用牛角制成的扇子,用来比喻炎热夏日人们使用的凉席和竹床,通过这些生活细节,诗人描绘出一个悠闲安逸的家庭氛围。

“汗透鲛绡昼影长。”这里,“汗透鲛绡”形象地描述了夏日汗水渗透轻薄衣物的情况,而“昼影长”则是对炎热天气下阳光直射时间长的写照,通过这些细节,诗人传达了夏季炎热的感觉。

“点滴芭蕉疏雨过,微凉。”这一句描绘出细雨过后芭蕉叶间滴落的水珠,以及这种场景所带来的清凉感受。这里的“疏雨”和“微凉”,都是夏日常见的自然现象,同时也为诗中营造了一个宁静、舒缓的氛围。

最后,“画角悠悠送夕阳。”这一句通过对远处山峦轮廓的描绘,以及对夕阳渐渐西下的写照,结束了这首诗。这里的“画角”形象地表达了山脉在夕阳映照下呈现出的层次感,而“悠悠送夕阳”,则是对时间流逝和日光消退的一种抒情。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个充满生命力和夏日气息的田园景象。

作者介绍
李之仪

李之仪
朝代:宋   字:端叔   籍贯:沧州无棣(庆云县)   生辰:1038~1117

李之仪(104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今属山东省)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猜你喜欢

久雨

剑外天常漏,江南雨亦多。

阴云连晦朔,潦水接江河。

漫说禾生耳,还闻麦化蛾。

凭谁问元宰,调燮意如何。

(0)

琴清为胡若思教谕作

微飙洒练衣,空庭夜寥泬。

凉叶生露华,澄江上新月。

冲襟澹无营,孤桐弦白雪。

天秋万籁鸣,霜清百泉咽。

冥鸿度湘云,威凤出丹穴。

至音听者稀,幽思自超越。

怅然一长吟,乌啼漏声彻。

(0)

西湖竹枝词·其六

请君一向断桥行。桥下花泥渐渐平。

此日风光应不忘,重来寄取竹鸡声。

(0)

水口曲

渔舟入暮来,沙色净如洗。

泼泼白鸬鹚,衔鱼没水底。

(0)

移家

稍于城市远,渐觉物情新。

溪鸟垂头立,山猿接臂亲。

秦宫空有树,渔父本无邻。

或恐桃花误,还当一问津。

(0)

初入郡斋呈基仲

翩翩五马渡江城,花信风吹天复晴。

夹道争看新太守,到官只是旧书生。

儿童守舍供烹茗,妻子留家待耦耕。

抗志欲追千古事,扁舟记得发钱清。

(0)
诗词分类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毕士安 季芝昌 陈康伯 裴休 秦湛 凌濛初 薛综 黄损 李晔 鲍楠 孙不二 宋子侯 乐婉 法照 高允 涂瑞 张齐贤 髡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