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于城市远,渐觉物情新。
溪鸟垂头立,山猿接臂亲。
秦宫空有树,渔父本无邻。
或恐桃花误,还当一问津。
稍于城市远,渐觉物情新。
溪鸟垂头立,山猿接臂亲。
秦宫空有树,渔父本无邻。
或恐桃花误,还当一问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搬家后,从喧嚣的城市移居到自然环境中的感受与所见。首句“稍于城市远”,点明了远离城市的背景,暗示了一种逃离都市喧嚣、寻找宁静生活的愿望。接着,“渐觉物情新”表达了在新的环境中逐渐感受到的清新与不同,这种“新”不仅指自然环境的变化,也可能包含了心灵上的净化和重新发现。
“溪鸟垂头立,山猿接臂亲”两句,通过生动的细节描绘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机。溪边的鸟儿低垂着头,似乎在享受这份宁静;山间的猿猴则以一种亲近的姿态相互依偎,展现了自然界中动物之间的亲密关系。这些形象的描绘,不仅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性,也传递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向往。
“秦宫空有树,渔父本无邻”两句,运用了历史典故和隐喻,表达了对过去繁华与现实孤独的对比思考。秦宫曾经是权力与繁荣的象征,但如今只剩下树木孤零零地站立,暗示了繁华终将消逝,历史的变迁。而“渔父本无邻”,则可能是在说诗人自己,如同隐居的渔父一般,远离尘嚣,独享宁静,但也可能感到某种程度的孤独。
最后,“或恐桃花误,还当一问津”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生活不确定性的担忧和探索的意愿。“桃花误”可能源自“桃源”故事,暗指对理想生活或未知世界的期待与恐惧。诗人似乎在思考,是否真的能找到心中的桃花源,还是需要勇敢地去探索,面对未知的可能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邃的人文思考,展现了诗人从城市到乡村的转变过程中的内心世界,以及对自然、历史、理想与现实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