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芳草漫悠悠,太息王孙耐簿游。
洗竹岩前邻虎豹,诛茅洞里狎猿猴。
桂枝偃蹇经年旷,山气巃嵷为客留。
莫道欲归归未得,鸱夷元自泛扁舟。
白云芳草漫悠悠,太息王孙耐簿游。
洗竹岩前邻虎豹,诛茅洞里狎猿猴。
桂枝偃蹇经年旷,山气巃嵷为客留。
莫道欲归归未得,鸱夷元自泛扁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隐逸生活的画卷,通过白云、芳草、洗竹、诛茅、虎豹、猿猴、桂枝、山气等自然景物,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氛围。诗人以“太息王孙耐簿游”开篇,似乎在感叹那些沉迷于世俗事务而忽视自然之美的王孙贵族们,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洗竹岩前邻虎豹,诛茅洞里狎猿猴”两句,生动地展现了隐居之地的环境,竹林与岩石之间,虎豹为邻,洞穴之中,猿猴相伴,这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充满了野趣和自由。同时,“桂枝偃蹇经年旷”一句,借桂枝的生长缓慢,暗示了隐居生活的悠长与宁静,同时也可能暗含着时光流逝、岁月静好的感慨。
“山气巃嵷为客留”则进一步渲染了隐居地的自然之美,山气缭绕,仿佛是大自然特意为来访者准备的美景,强调了这里是一个让人心灵得到净化和放松的地方。
最后,“莫道欲归归未得,鸱夷元自泛扁舟”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即使暂时无法回归,但心中已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如同范蠡(鸱夷)乘舟泛游江湖,追求心灵的自由与解脱。整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哲学思考。
东风何时来,堤柳芳且柔。
河冰日已销,漫漫春水流。
寒梅未破萼,芳草绿犹稠。
岁月不我还,念此人生浮。
高车无完轮,积水有覆舟。
鹿门不返者,谁得从之游。
江湖吞天胸,蛟龙垂涎口。
养躯无千金,特为亲故厚。
本心非华轩,而与马争走。
聘妇缉落毛,教儿耨葱韭。
衣食端须几,将老犹掣肘。
安能诡随人,曲折作杞柳。
桓公瓮盎瘿,楚国不龟手。
生涯但如此,那问托婚友。
久阴快夜晴,天文若科斗。
村南鬼火寒,村北风虎吼。
野人驱鸡豚,缚落坚缠守。
刘郎弓石八,猛气厌冯妇。
一试金仆姑,归饮软臂酒。
富贵常多覆族忧,贱贫骨肉不相收。
独乘舟去值花雨,寄得书来应麦秋。
行李淮山三四驿,风波春水一双鸥。
人言离别愁难遣,今日真成始欲愁。
伯氏文章足起家,雁行唯我乏芳华。
不堪黄绶腰铜印,只合清江把钓车。
缩项鱼肥炊稻饭,扶头酒熟卧芦花。
吴儿何敢当伦比,或有离骚似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