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籁交秋境,禅灯耿夜长。
远钟来晚郭,流月入匡床。
句了花前偈,心空定后香。
维摩方示疾,对榻语山堂。
万籁交秋境,禅灯耿夜长。
远钟来晚郭,流月入匡床。
句了花前偈,心空定后香。
维摩方示疾,对榻语山堂。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夜晚景象,诗人彭孙贻在净严庵中与磐石上人共度时光,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禅宗生活中的宁静与深刻。
首联“万籁交秋境,禅灯耿夜长”,开篇即营造出一种秋夜特有的寂静氛围,万籁俱寂,只有禅灯在长夜里闪烁,照亮了僧侣们的心灵世界。这里,“万籁”与“禅灯”形成鲜明对比,一动一静,一喧嚣一宁静,凸显了禅宗修行中追求内心平静的意境。
颔联“远钟来晚郭,流月入匡床”,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静谧与时间的流逝。远处寺庙的钟声悠扬传来,似乎穿越了整个城市,与夜色融为一体。而“流月入匡床”,则将月亮拟人化,仿佛它在缓慢地移动,最终映照在僧人的床上,为夜晚增添了几分神秘与诗意。
颈联“句了花前偈,心空定后香”,转而聚焦于禅修的过程。诗人描述了在花前吟诵佛偈的情景,每句话都充满了对佛法的深刻理解与感悟。随着内心的逐渐空灵,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香气,这不仅是物理上的香气,更是心灵净化后的某种象征。
尾联“维摩方示疾,对榻语山堂”,以佛教典故维摩诘示疾为喻,表达了诗人与磐石上人在山堂中对话的情景。维摩诘是佛教中著名的菩萨,以其智慧和慈悲著称。在这里,诗人与上人之间的对话,不仅仅是言语的交流,更是一次心灵的碰撞与启迪,体现了禅宗修行中追求智慧与解脱的精神。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禅修过程以及人物对话的描绘,展现了明末清初时期文人僧侣的生活状态与精神追求,既有对自然美的赞叹,也有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充满了哲思与禅意。
西崦斜阳,东江流水,物华不为人留。
铮然一叶,天下已知秋。
屈指人间得意,问谁是、骑鹤扬州。
君知我,从来雅意,未老已沧州。
无穷身外事,百年能几,一醉都休。
恨儿曹抵死,谓我心忧。
况有溪山杖屦,阮籍辈、须我来游。
还堪笑,机心早觉,海上有惊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