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弹琴李处士》
《赠弹琴李处士》全文
唐 / 李山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情知此事少知音,自是先生枉用心。

世上几时曾好古,人前何必更沾襟。

致身不似笙竽巧,悦耳宁如郑卫淫。

三尺焦桐七条线,子期师旷两沈沈。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èngtánqínchùshì
táng / shān

qíngzhīshìshǎozhīyīnshìxiānshēngwǎngyòngxīn
shìshàngshícénghǎo

rénqiángèngzhānjīn
zhìshēnshēngqiǎoyuèěrníngzhèngwèiyín

sānchǐjiāotóngtiáo线xiànshīkuàngliǎngshěnshěn

注释
情知:深知。
此事:这样的事情。
少知音:知音难觅。
自是:正是。
先生:先生您。
枉用心:白白费心。
世上:世间。
几时:何时。
曾:曾经。
好古:喜好古代风雅。
何必:何必。
更:更进一步。
沾襟:显露伤感。
致身:修身养性。
不似:不像。
笙竽:笙笛。
巧:巧妙。
悦耳:取悦耳朵。
宁如:哪能比得上。
郑卫淫:郑卫之靡靡之音。
三尺焦桐:那把三尺焦桐。
七条线:只有七根弦。
子期:子期(钟子期)。
师旷:师旷(春秋时期乐师)。
两沈沈:两位都深沉专注。
翻译
深知这样的事情知音难觅,先生您却白白费心。
世间何时曾有人真正喜好古代风雅,何必在人前显露伤感呢。
修身养性不像笙笛般巧妙取悦,音乐之美哪能比得上郑卫之靡靡之音。
那把三尺焦桐只有七根弦,子期和师旷两位大师都深沉专注。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山甫的《赠弹琴李处士》,从内容上看,诗中表达了对知音难求和个人才艺不为世人所识的感慨。首句“情知此事少知音”便点出了这种孤独与无奈,接着“自是先生枉用心”则表明诗人认为即使有才华,如果没有人赏识也是白费。

中间两句“世上几时曾好古,人前何必更沾襟”显示了诗人对于过去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无奈。"致身不似笙竽巧,悦耳宁如郑卫淫"则是说自己虽然没有那些能在人前展现才华的器乐之术,但自己的音乐追求更为高洁,不愿沾染世俗。

最后两句“三尺焦桐七条线,子期师旷两沈沈”中,“三尺焦桐”指的是古琴,"七条线"则是古琴上的琴弦。"子期师旷两沈沈"可能是在提及古代的音乐家,用以比喻自己对音乐的深沉与内涵。

整首诗通过对音乐才能的自我肯定和对世俗评价的超然,表达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追求和个人的情感世界。

作者介绍

李山甫
朝代:宋

猜你喜欢

木山父书院

占得文房一丈强,地幽虽夏亦清凉。

瓶花误倒水侵案,书叶乱掀风满床。

薜长密藤遮半壁,桐分疏影出低墙。

客来莫道无祗待,只啜茶瓯却味长。

(0)

访潘叔明

一室宽于养鹤笼,荻帘疏透雪花风。

怪来几案无寒色,春在题诗卷子中。

(0)

王昭君

汉使南归绝信音,毡庭青草始知春。

蛾眉却解安邦国,羞杀麒麟阁上人。

(0)

观棋

争先刘与项,得势楚侵秦。

本是知心友,翻成敌国人。

运筹争劫杀,败局在逡巡。

袖手旁观者,机深亦损神。

(0)

咏史二十二首·其一唐尧

圣德光天下,岁功成闰馀。

百篇推帝典,一半是农书。

(0)

晚宿张坂庵

问宿樵夫指翠微,溪穷路转扣庵扉。

深沉山木日先晚,寂寞野棠春自归。

客路经过殊草草,旧规牢落重依依。

劳生暂此逢休适,一饷中林笋蕨肥。

(0)
诗词分类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诗人
李日华 刘珝 程大昌 苏子卿 章炳麟 秦韬玉 丰坊 黎简 林光朝 邓剡 郑樵 崔与之 刘孝威 蒋捷 罗适 钟惺 王羲之 张俞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