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张梦兰先生以南翔罗汉菜见饷其太夫人手腌也相传菜种为达摩祖师所遗止附南翔寺十里有是菜袓师来时有鹤南飞故以名寺云》
《张梦兰先生以南翔罗汉菜见饷其太夫人手腌也相传菜种为达摩祖师所遗止附南翔寺十里有是菜袓师来时有鹤南飞故以名寺云》全文
清 / 陈曾寿   形式: 古风

震旦花开第一祖,飞锡曾过南翔地。

当年有鹤向南飞,至今犹认南翔寺。

了知携来无一法,但挈霜蔬饱禅味。

有情下种自然成,十里森森郁葱翠。

世人知味不知名,有口但宣罗汉字。

梦兰先生今白头,腹笥便便教童稚。

有母有母慰行役,撷菜手腌亲付畀。

分甘布慈乃及我,谓我依然酸馅气。

开瓶入齿冰雪鲜,一笑西来得真意。

何殊拾得与寒岩,残菜竹筒劳饷馈。

北来我亦致盐齑,临别辛勤吾母制。

打包千里负晨昏,寸葱每饭空凝泪。

安得此身便南翔,荐食高堂亲奉侍。

(0)
鉴赏

这首诗由陈曾寿在清末近现代初创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段关于南翔寺的传说与张梦兰先生赠送罗汉菜的故事。诗中充满了对佛法的崇敬、对母亲的深情以及对故乡的怀念。

首先,诗人以“震旦花开第一祖”开篇,巧妙地将达摩祖师引入,暗示了南翔寺的历史悠久和其在佛教中的重要地位。接着,“飞锡曾过南翔地”一句,生动地描绘了达摩祖师的行迹,增加了故事的神秘色彩。

“当年有鹤向南飞,至今犹认南翔寺”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灵性,还巧妙地将鹤与寺联系起来,赋予了南翔寺更多的文化内涵。而“了知携来无一法,但挈霜蔬饱禅味”则表达了达摩祖师修行的纯粹与深邃,以及他对佛法的深刻理解。

接下来,诗人转向现实,描述了张梦兰先生及其母亲的故事。通过“有情下种自然成,十里森森郁葱翠”一句,诗人赞美了张梦兰先生种植的罗汉菜,同时也暗喻了佛法的传播如同种子般自然生长,充满生机。

“世人知味不知名,有口但宣罗汉字”则揭示了佛法与世俗之间的关系,强调了佛法的普遍性和包容性。而“梦兰先生今白头,腹笥便便教童稚”则体现了张梦兰先生对佛法的传承与教育,以及对后代的期望。

最后,诗人通过一系列生动的细节描写,如“有母有母慰行役,撷菜手腌亲付畀”,展现了张梦兰先生对母亲的孝顺之情,以及母亲对他的支持与关爱。同时,通过“分甘布慈乃及我,谓我依然酸馅气”一句,诗人表达了对佛法的深入理解和对生活的感悟。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历史的追溯,又有对现实的关怀,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佛法、亲情以及传统文化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

作者介绍

陈曾寿
朝代:清

猜你喜欢

次韵彭希爽吴景传约游穆山

穆山祗在白云隈,擘石为门任去来。

两涧寒声通法席,数峰秋影散香台。

林藏僧梵含风远,岭隔山樵戴月回。

此地能令高兴别,中秋时近桂初开。

(0)

述怀

文藻风流尽,天机定偶然。

自怜有今日,犹复望他年。

道远云千里,楼危雪满川。

春还问消息,好去落梅边。

(0)

送邓提举之官江浙·其二

江湖起秋风,眯目尘黯暵。

挂席飞云颠,行子归意满。

蹇予如病鹤,欲往翅常短。

怅望不能休,城高暮山远。

(0)

邵州迤西三百里峰壑遥深萝木邃密行数日触绪皆诗·其五

白云堆里藏三户,苍黛光边漾一身。

恋向深深成幻杳,夜来幽梦恐伤神。

(0)

历下官署杂咏·其三

忤时久不调,辖地复荒残。

蹇滞非无故,暄吹信有端。

长途各努力,相识尽弹冠。

古道望知己,无为嗟路难。

(0)

又赋伤心行·其八

身因多病剧,辛苦看谁怜。

雨闷孤蛩夜,炉青古壁前。

泥他先引箸,强我更装绵。

咽咽难寻省,留穷也觉便。

(0)
诗词分类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诗人
郦道元 杨於陵 陈封怀 杜濬 毕构 班超 杨朱 张爱玲 石评梅 卜商 言偃 宰予 仲由 子贡 子有 仲弓 伯牛 闵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