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霞暗拂琉璃波,亭然结束金茎荷。
化身冰雪藐姑射,瘦烟一鬟春无多。
古愁在胸不可遏,刺眼变作青嵯峨。
阿房回首秦川夕,铅泪能斟是丹液。
漂鹅不到弱水根,玉体童男已头白。
天门夜朗群鹤回,瑶华洞照三清台。
蟠桃如瓮经九熟,昆崙安有浮槎来?
万丈沃焦堕仙蜕,可怜龙背生莓苔。
愁风遍吹大招曲,彭铿终使蜉蝣哀。
沙邱悽悽残骨葬,犹剩荒山署秦望。
瀛海西南驻跸峰,万岁千秋兀相向。
青霞暗拂琉璃波,亭然结束金茎荷。
化身冰雪藐姑射,瘦烟一鬟春无多。
古愁在胸不可遏,刺眼变作青嵯峨。
阿房回首秦川夕,铅泪能斟是丹液。
漂鹅不到弱水根,玉体童男已头白。
天门夜朗群鹤回,瑶华洞照三清台。
蟠桃如瓮经九熟,昆崙安有浮槎来?
万丈沃焦堕仙蜕,可怜龙背生莓苔。
愁风遍吹大招曲,彭铿终使蜉蝣哀。
沙邱悽悽残骨葬,犹剩荒山署秦望。
瀛海西南驻跸峰,万岁千秋兀相向。
这首诗描绘了秦望山的壮丽景色与历史沧桑感,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深沉的情感,将自然景观与历史人物巧妙融合。
首句“青霞暗拂琉璃波”,以青色的霞光轻拂过如同琉璃般的水面,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接着,“亭然结束金茎荷”描绘了亭台楼阁与金色荷花的和谐景象,展现出秦望山的精致与高雅。
“化身冰雪藐姑射,瘦烟一鬟春无多”两句,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山峰比作冰雪中的仙女,其身形纤细,仿佛春天里的一缕轻烟,暗示着秦望山的清冷与孤寂。
“古愁在胸不可遏,刺眼变作青嵯峨”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沉重与忧郁,使得原本秀丽的山峰也显得苍凉而峻峭。
“阿房回首秦川夕,铅泪能斟是丹液”通过对比阿房宫的辉煌与秦川的落日,以及诗人眼中流淌的铅泪,象征着历史的变迁与个人情感的复杂。
“漂鹅不到弱水根,玉体童男已头白”两句,以神话传说中的“漂鹅”与“弱水”为背景,描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孤独与衰老,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天门夜朗群鹤回,瑶华洞照三清台”描绘了夜晚天门的宁静与群鹤归巢的祥和,以及瑶华洞中光芒照耀的三清台,展现了自然与神灵的和谐共存。
“蟠桃如瓮经九熟,昆仑安有浮槎来?”以蟠桃成熟与昆仑山的传说,表达了对长寿与仙境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万丈沃焦堕仙蜕,可怜龙背生莓苔”通过“万丈沃焦”的形象与龙背上生长的莓苔,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衰败,充满了悲凉与无奈。
“愁风遍吹大招曲,彭铿终使蜉蝣哀”引用《大招》的典故,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与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彭铿的故事更是加深了这种哀伤的情绪。
“沙邱悽悽残骨葬,犹剩荒山署秦望”描述了历史遗迹的荒凉与寂寞,秦望山作为历史的见证者,依然屹立不倒,但周围的环境却已物是人非。
“瀛海西南驻跸峰,万岁千秋兀相向”以“驻跸峰”象征皇帝的停留之处,表达了对帝王权力的敬畏与对历史长河的感慨,同时“万岁千秋”与“兀相向”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时间的无情与永恒的相对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秦望山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与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更蕴含了诗人对人生、历史、自然与自我的深刻思考与感悟,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戊午孟冬丙辰朔,长干塔下闻天乐。
洪公大建华严期,贤圣粉纭齐赴约。
百千善信云从龙,遐迩资粮川就壑。
众香缥缈烟岚浮,万烛炜煌星斗错。
欲表南询五十三,法筵清众仍相若。
绕塔幢幡四色分,开经钟鼓三通作。
梵呗同宣出妙音,见闻随喜生欢乐。
始知无碍法门中,处处圆融非住著。
只消半偈悟无生,能使群迷趋正觉。
一体均沾法乳恩,情与无情学无学。
野禽并作迦陵鸣,霜风亦共天花落。
塔顶金光觉倍明,塔心宝相如新琢。
铃索时时杂《濩》、《韶》,檐廊夜夜栖鸾鹤。
八面玲珑透碧霄,九层宛转流丹雘。
卷石三山钟阜低,弹丸千里舆图缩。
门门皆得见如来,俨然弥勒开楼阁。
金刚密迹驱雷霆,宝杵灵威失干莫。
慧灯无尽破重昏,甘露洪施济枯浊。
亦如多宝现全身,为听莲华从地跃。
由来此塔非寻常,七宝龛中舍利藏。
往昔神光犹间发,况今大法重敷扬。
啐啄因缘相辏泊,七十二门同放光。
光中出生无量塔,一一悬灯散妙香。
香光庄严亦何限,遍涌金莲坐宝王。
十方菩萨如鳞次,八部天龙若雁行。
化佛光明复如是,法尔神通示寂常。
重重涉入极微妙,梵网珠交心自耀。
此光本是世间稀,见者何人不欣乐。
或齐合掌向虚空,或举高声称佛号。
或投五体拜泥涂,或散千花熏塔庙。
或去忙呼眷属来,或频指点傍人道。
或上危梯或倚楼,或转悲伤或喜笑。
或感禅僧出定看,或留归客停车眺。
或有晏坐空林中,一任稠人自喧闹。
顿除热恼得清凉,病在还苏老还少。
默夺潜消魔外心,无遮重罪咸轻报。
其谁不愿发菩提,种种皆由塔光照。
此时见者诚有缘,莫因不见空哀怜。
即心自性君知不,见与不见皆天渊。
世尊八万四千塔,与我无缝相勾连。
穷劫至今曾不昧,海枯山击光依然。
诸人于此信得及,同泛华严大法船。
敬说此偈再礼塔,八万四千光现前。
《长干宝塔放光偈》【明·广润】戊午孟冬丙辰朔,长干塔下闻天乐。洪公大建华严期,贤圣粉纭齐赴约。百千善信云从龙,遐迩资粮川就壑。众香缥缈烟岚浮,万烛炜煌星斗错。欲表南询五十三,法筵清众仍相若。绕塔幢幡四色分,开经钟鼓三通作。梵呗同宣出妙音,见闻随喜生欢乐。始知无碍法门中,处处圆融非住著。只消半偈悟无生,能使群迷趋正觉。一体均沾法乳恩,情与无情学无学。野禽并作迦陵鸣,霜风亦共天花落。塔顶金光觉倍明,塔心宝相如新琢。铃索时时杂《濩》、《韶》,檐廊夜夜栖鸾鹤。八面玲珑透碧霄,九层宛转流丹雘。卷石三山钟阜低,弹丸千里舆图缩。门门皆得见如来,俨然弥勒开楼阁。金刚密迹驱雷霆,宝杵灵威失干莫。慧灯无尽破重昏,甘露洪施济枯浊。亦如多宝现全身,为听莲华从地跃。由来此塔非寻常,七宝龛中舍利藏。往昔神光犹间发,况今大法重敷扬。啐啄因缘相辏泊,七十二门同放光。光中出生无量塔,一一悬灯散妙香。香光庄严亦何限,遍涌金莲坐宝王。十方菩萨如鳞次,八部天龙若雁行。化佛光明复如是,法尔神通示寂常。重重涉入极微妙,梵网珠交心自耀。此光本是世间稀,见者何人不欣乐。或齐合掌向虚空,或举高声称佛号。或投五体拜泥涂,或散千花熏塔庙。或去忙呼眷属来,或频指点傍人道。或上危梯或倚楼,或转悲伤或喜笑。或感禅僧出定看,或留归客停车眺。或有晏坐空林中,一任稠人自喧闹。顿除热恼得清凉,病在还苏老还少。默夺潜消魔外心,无遮重罪咸轻报。其谁不愿发菩提,种种皆由塔光照。此时见者诚有缘,莫因不见空哀怜。即心自性君知不,见与不见皆天渊。世尊八万四千塔,与我无缝相勾连。穷劫至今曾不昧,海枯山击光依然。诸人于此信得及,同泛华严大法船。敬说此偈再礼塔,八万四千光现前。
https://shici.929r.com/shici/44ESJggg.html
谷幽略似百花潭,山水新奇颇尽探。
见客未能酬礼数,逢人强半笑痴憨。
欲将多宝融成塔,聊借群花暂作庵。
晓起急磨锄芋,春来先制采桑篮。
婆娑月底看丛桂,潦倒风前种石楠。
反舌正当逢夏五,众狙不复怒朝三。
香涂刀割身能忍,蘖苦饧甘舌尽谙。
泛水凫珣皆得意,采香蜂蝶未忘贪。
孤寒卒岁能消遣,佛法何人肯荷担。
坐倚琅玕春寂寞,谩言吾道在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