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是无长物,从人也插篱。
远山留照眼,短缚不过眉。
未禁闲云度,宁防野鹿窥。
行看牵紫蔓,采菊在何时。
虽是无长物,从人也插篱。
远山留照眼,短缚不过眉。
未禁闲云度,宁防野鹿窥。
行看牵紫蔓,采菊在何时。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独自编织篱笆的情景,充满了淡泊与宁静的意境。首句“虽是无长物,从人也插篱”展现了一种随性而为的生活态度,即使没有多余的东西,也要亲手编织篱笆,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融入。接着,“远山留照眼,短缚不过眉”两句,通过远山与篱笆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悠远而又贴近日常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未禁闲云度,宁防野鹿窥”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宁静与自由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宽容与接纳,不刻意防范外界的干扰,展现出一种豁达的心境。最后,“行看牵紫蔓,采菊在何时”两句,以紫蔓和菊花作为象征,预示着未来的美好与期待,同时也暗含了对当下生活简单而充实的满足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富有哲理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传递出一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生活哲学。
大木生何许,乃在泰山隈。
泰山崖石裂,怒水响如雷。
浸润长膏液,根株日以培。
纵历千百载,霜雪不能摧。
长安天子诏,欲筑九层台。
台上搆宫殿,青云共徘徊。
匠氏走海内,博求栋梁材。
万夫治道路,挥斧重林开。
大器当大用,小器易剪裁。
有如豪侈士,踪迹困尘埃。
适可厚自养,毋为兴叹哀。
古人制昏礼,所贵在人伦。
冠笄年既迈,受币方交亲。
后世虽偷薄,十中五犹遵。
如何至今日,彝典俱湮沦。
男痴已合配,女幼皆成姻。
安知虑夭寿,奚暇占吉辰。
媒妁走市井,鼓吹喧城闉。
百年祗仓卒,大事为因循。
问之何遽然,诏云选佳人。
传闻至太甚,意失非本真。
正道难化俗,讹言易惑民。
于初苟不慎,其末弊将臻。
寄声秉钧者,风俗何时淳。
南山树影糊轻煤,北山云花玉崔嵬。
绝怜我辈少姿媚,幻此异景穷奇瑰。
湖光山色两愁绝,更挟新雨除飞埃。
千年龙公睡忽醒,顷刻驾浪鞭春雷。
我生倦游端有意,陈迹黯澹漫苍苔。
拟将铁笛写清怨,复恐翠袖含馀哀。
主人似怪不解乐,故结胜侣携尊罍。
翩翩六鹤舞晴翮,华表清唳云光开。
绝怜山鸡强联翼,照水寒影空徘徊。
谢公屐齿殊济胜,偪仄蓬宇徒低摧。
娟娟新青故堤柳,片片轻白孤山梅。
春风佳游讵易得,相与一笑同衔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