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幽略似百花潭,山水新奇颇尽探。
见客未能酬礼数,逢人强半笑痴憨。
欲将多宝融成塔,聊借群花暂作庵。
晓起急磨锄芋,春来先制采桑篮。
婆娑月底看丛桂,潦倒风前种石楠。
反舌正当逢夏五,众狙不复怒朝三。
香涂刀割身能忍,蘖苦饧甘舌尽谙。
泛水凫珣皆得意,采香蜂蝶未忘贪。
孤寒卒岁能消遣,佛法何人肯荷担。
坐倚琅玕春寂寞,谩言吾道在江南。
谷幽略似百花潭,山水新奇颇尽探。
见客未能酬礼数,逢人强半笑痴憨。
欲将多宝融成塔,聊借群花暂作庵。
晓起急磨锄芋,春来先制采桑篮。
婆娑月底看丛桂,潦倒风前种石楠。
反舌正当逢夏五,众狙不复怒朝三。
香涂刀割身能忍,蘖苦饧甘舌尽谙。
泛水凫珣皆得意,采香蜂蝶未忘贪。
孤寒卒岁能消遣,佛法何人肯荷担。
坐倚琅玕春寂寞,谩言吾道在江南。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山中的生活状态与心境。首联“谷幽略似百花潭,山水新奇颇尽探”以百花潭的美景为喻,展现山中景色之独特与迷人,诗人对自然的探索充满好奇与热情。颔联“见客未能酬礼数,逢人强半笑痴憨”则揭示了诗人与外界交往时的尴尬与自嘲,虽不善应酬,却以善意与幽默面对。
颈联“欲将多宝融成塔,聊借群花暂作庵”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向往与实践,试图通过物质与精神的融合,构建内心的宁静之所。尾联“晓起急磨锄芋铲,春来先制采桑篮”展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忙碌与对农事的重视,以及对季节变化的敏感与适应。
接下来,“婆娑月底看丛桂,潦倒风前种石楠”描绘了诗人月下赏桂、风中植楠的闲适与坚韧,体现了他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命力的尊重。“反舌正当逢夏五,众狙不复怒朝三”通过动物行为的变化,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界规律的观察与理解,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香涂刀割身能忍,蘖苦饧甘舌尽谙”表现了诗人面对困难与挑战时的坚韧与智慧,即使身体承受痛苦,也能从苦涩中品味到甘甜。“泛水凫珣皆得意,采香蜂蝶未忘贪”则以水鸟与昆虫的行为,象征着诗人对自由与欲望的思考,既享受生活之美,也认识到追求的无止境。
最后,“孤寒卒岁能消遣,佛法何人肯荷担”表达了诗人面对孤独与岁月的平静态度,以及对佛法修行的深思与实践的渴望。“坐倚琅玕春寂寞,谩言吾道在江南”则以春天的寂寞与江南的道途,寄托了诗人对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双重探索,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独特的生命体验与哲学思考。
对酒休悲落木秋,霜花犹足当传筹。
每怜别赋空多感,晚信离骚并是忧。
盏底圣贤何足论,眼中泾渭正争流。
时危忍袖经纶手,行见聘书如鹤头。
道在轲雄出,时平稷契生。
荆山方秀整,金气与高明。
磊落难藏器,峥嵘易得名。
宏才须视草,大手本调羹。
欲赋龙骧远,方看凤翥横。
海门迎五马,桂岭换双旌。
渐许含香侍,宁为剖竹行。
悠悠真任物,扰扰不关情。
札有十行赐,政应期月成。
风流前辈似,文采后来倾。
日月开黄道,云烟焕赤城。
还朝充柱石,与世作权衡。
仙果千年实,洪涛几度清。
于公一俯仰,几杖表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