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文理瑶瑟,逸响振希微。
高音钦泰容,宁为清角悲。
元鹄舞庭下,游鱼溯昆池。
岩岩崇山志,浩浩沧海湄。
惜无中郎赏,矧求钟子知。
超超沦神域,隐几遂忘机。
为问曲终意,端复有成亏。
昭文理瑶瑟,逸响振希微。
高音钦泰容,宁为清角悲。
元鹄舞庭下,游鱼溯昆池。
岩岩崇山志,浩浩沧海湄。
惜无中郎赏,矧求钟子知。
超超沦神域,隐几遂忘机。
为问曲终意,端复有成亏。
这首清代诗人姚范的《杂诗(其二)》以音乐为引,展现了深沉而富有哲理的意境。首句“昭文理瑶瑟”描绘了演奏者精细地拨弄着精美的瑶瑟,琴声悠扬。接着,“逸响振希微”强调了乐音的清新和微妙,如同稀有的仙籁。
“高音钦泰容”表达了对高雅音乐的敬仰,而“宁为清角悲”则流露出对清冷音调中蕴含的哀愁的共鸣。诗人借“元鹄舞庭下,游鱼溯昆池”进一步拓展画面,将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的动态,象征着音乐的力量能触动万物。
“岩岩崇山志,浩浩沧海湄”运用象征手法,将高山和大海与音乐的深远意境相联,展现出一种崇高的精神追求。然而,“惜无中郎赏,矧求钟子知”表达了诗人对于知音难觅的感慨,暗示了音乐的孤独与寂寞。
最后,“超超沦神域,隐几遂忘机”表达了诗人沉浸在音乐中的忘我状态,以及超越世俗的心境。结尾“为问曲终意,端复有成亏”则引发读者思考,曲终之际,音乐的情感是否有所增减,留下了回味无穷的余韵。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音乐的描绘,寓言式地传达了诗人的人生感悟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