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才子见长沙,自识中丹鬓未华。
文武才全皆不试,丹青笔妙更谁加。
老杉列在堂皇上,小景将归学士家。
我有故山常自写,免教魂梦落天涯。
洛阳才子见长沙,自识中丹鬓未华。
文武才全皆不试,丹青笔妙更谁加。
老杉列在堂皇上,小景将归学士家。
我有故山常自写,免教魂梦落天涯。
诗人以深沉的笔触勾勒出洛阳才子的形象,言其见到长沙之时,那中丹鬓尚未绽放,青年才华待展。文武两方面的才能都未经试炼,然而丹青之间的妙笔已是出众,更无需他人添彩。此句表明诗人对刘明复画艺的推崇。
接下来的“老杉列在堂皇上,小景将归学士家”则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山林图景,古老的松树立于堂前,它们似乎守护着这片高洁的空间。而小景即指刘明复所画之麓山秋景,正在等待返回到学士的家中。这里透露出诗人对美好事物归宿的期待,以及对艺术作品不仅仅是装饰,更承载情感和灵魂的认知。
最后,“我有故山常自写,免教魂梦落天涯”则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有自己的精神寄托之地,不需要别人教导,他的心灵与梦想不会迷失在尘世纷扰中。这里的“故山”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的安宁所在,是他情感和思想的栖息之地。
整首诗通过对刘明复画作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艺术的崇敬,以及对个人精神世界的坚守。
上方细路蟠如绾,下有晴川平似坂。
近水远山皆可人,跃踊来供搜句眼。
小池中有江湖春,孤洲便可呼白蘋。
团团倚槛看清澈,不敢洗耳山僧嗔。
谁不从王事,夙夜独匪懈。
休沐犹坐曹,伏日不归廨。
平生熟大法,馀事工小楷。
自称霹雳手,作县真癣疥。
董宣虽强项,临事中实骇。
从君学吏礼,稍稍识起拜。
今当告别去,何以赠行迈。
二十罚自亲,此理须少戒。
檐前群鹊鸣相呼,法当有客或远书。
吾今何处得书尺,而况宾客乘轩车。
平生眼中抹泥涂,汎爱了不分贤愚。
卒为所卖罪满躯,放逐南越烹蟾蜍。
百口寄食西南隅,三年莫知安稳无。
家书已自不可必,更望故人双鲤鱼。
故人顷来绝能疏,况复万岭千江湖。
鸡肋曾是安拳馀,至今畏客如于菟。
岂惟避谤谢还往,此日谁肯窥吾庐。
杜门却扫也不恶,何但忘客兼忘吾。
喧喧鸣鹊汝过矣,曷不往噪权门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