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柳摇金,溪桃吐玉。
波旬无端起舞,阿难平地悲哭。
因甚如此,亲见如来面目。
岸柳摇金,溪桃吐玉。
波旬无端起舞,阿难平地悲哭。
因甚如此,亲见如来面目。
这首宋朝时期的禅宗偈颂,以自然景象开篇,描绘了岸上的柳树在阳光下闪烁着金色,溪边的桃花绽放出洁白如玉的花朵。"波旬无端起舞"中的波旬,是佛教中的魔罗之一,这里象征着烦恼或迷惑;"阿难平地悲哭"中的阿难则是佛经中的人物,常与佛陀弟子的身份相连,此处可能暗示修行者内心的困惑与苦痛。
"因甚如此,亲见如来面目"则揭示了诗人想要表达的主题,即面对生活中的困扰和挑战,为何还会感到迷茫,渴望见到内心深处的智慧与解脱,如同见到佛陀的真谛。整体上,这首诗寓言性强,通过生动的画面和象征手法,传达了寻求觉悟与超脱的禅修意境。
始我去家日,温风临绪春。
兹还大火中,草木浩发新。
念昔罹兵来,庐井屡摧湮。
琴书委泥潦,桑果荡为薪。
悄无鸡犬喧,焉得晤旧邻。
人生岂无营,返故各有因。
譬彼南飞鸟,恋巢心所亲。
永怀事栖止,此里俗固淳。
言笑抚弱子,息偃谢朝绅。
谁为物外婴,而使忧患臻。
天道谅不远,吾行当力遵。
所欣檐间雀,不厌今年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