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青山尽,寒天旷野低。
霜催归雁北,人在夕阳西。
云水帆无际,樵渔路已迷。
凭栏閒眺望,烟外草萋萋。
暮色青山尽,寒天旷野低。
霜催归雁北,人在夕阳西。
云水帆无际,樵渔路已迷。
凭栏閒眺望,烟外草萋萋。
此诗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诗人独自登楼远眺的景象。首句“暮色青山尽”,以“暮色”点明时间,以“青山尽”描绘出山峦在夜幕降临前逐渐隐没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氛围。接着,“寒天旷野低”一句,通过“寒天”和“旷野低”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冷清与辽阔,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空气中的寒意和四周的空旷。
“霜催归雁北”中,“霜”字不仅指自然界的霜冻,也暗含岁月流逝之意,而“归雁北”则借用了雁南飞北归的自然现象,象征着时光的流转和生命的轮回。这一句既表达了季节更替的自然规律,也寄托了诗人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
“人在夕阳西”则将诗人的形象融入到夕阳的背景下,夕阳的余晖给画面增添了一抹温暖的色彩,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一天即将结束的意味。诗人置身于这样的场景中,不禁引发了对生命意义的深思。
接下来的“云水帆无际,樵渔路已迷”两句,通过广阔的云水和迷失的小径,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复杂,同时也映射出人生的迷茫与探索。云水无边,象征着未知的世界和无限的可能性;而“樵渔路已迷”,则可能是诗人对于人生道路的不确定性和探索过程中的困惑的写照。
最后,“凭栏闲眺望,烟外草萋萋”两句,以诗人的动作和所见之景收尾。诗人倚靠栏杆,悠闲地眺望着远处的景色,烟雾缭绕中,草木茂盛,既是对眼前景象的描绘,也是对内心情感的抒发。这既是一种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是一种对生活态度的体现——即使面对生活的种种不确定性,也能保持一颗平静和欣赏的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情感的巧妙融入,展现了清末文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
颍阳山中三月雪,拂石点苔映春月。
行人三日嵩峰游,欲行不行心断绝。
古称洛邑天地中,三月胡为尚朔风。
岩前看竹微微翠,涧底寻花悄悄红。
登封主人有异政,去国忧谗时卧病。
无乃此事干天和,不然何以乖时令。
世途反覆那可知,把酒且唱游仙词。
雪晴驱马朝天去,尔对三花采寄谁。
奉役旋京邑,抱痾滞江津。
方同漳浦卧,讵乞茂陵身。
清川带霞岫,矗矗际高旻。
眷此中和月,陶我性情春。
夕霭被兰坂,香风散渚蘋。
灵鸟集灌木,碧浪吹游鳞。
言念孤游客,感物易伤神。
赏心莫与晤,长路杳无垠。
抚景叹行役,离居忧采薪。
岂伊玩物情,而忘王事勤。
但恐衰贱躯,不克拖朝绅。
傥遂乞还请,长此愿垂纶。
叹滞曾周南,悬情亦魏阙。
轻生命不延,矜荣义所劣。
昔予骋皇路,青宫点朝列。
未尝遑家恤,誓执匪躬节。
徇时昧止足,忝役愧明哲。
逮此缠痼疾,饮水诫内热。
将命阻瓜期,怀归畏简札。
陋彼蒲柳姿,伤此桃李月。
长云送归鸟,空山响啼鴂。
引领天北隅,企望心力绝。
灵药庶可采,疏麻岂堪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