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须行借问,为尔话闽中。
海岛阴晴日,江帆来去风。
道游玄度宅,身寄朗陵公。
此别何伤远,如今关塞通。
不须行借问,为尔话闽中。
海岛阴晴日,江帆来去风。
道游玄度宅,身寄朗陵公。
此别何伤远,如今关塞通。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然的离别之情,表达了对朋友旅行的祝福和淡定的心态。开篇即提出“不须行借问”,显示出一种豁达与信任,似乎在说无需过多叮咛,因为彼此都心知肚明。
接着,“为尔话闽中”一句,诗人提到将要谈论的内容是关于朋友即将游历的地方——闽越。这里“闽中”指的是福建地区,这里山清水秀,是典型的江南风光。
“海岛阴晴日,江帆来去风。”这两句描绘出自然景色与人事活动之间和谐共存的画面。诗人通过对比鲜明的天气(阴晴)与不断变换的船帆(来去),传达了生命中变化无常却又平常如昔的情感。
“道游玄度宅,身寄朗陵公。”这里,“道游”意味着朋友将要踏上旅程,而“玄度宅”则是指一种高洁、超然的居所。诗人表达了对朋友能有这样一个精神寄托之地的羡慕。而“身寄朗陵公”,则是在说自己暂时依附于一位名叫朗陵公的人物,这里既有一种生涯无常的情感,也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生活态度。
“此别何伤远,如今关塞通。”在这里,诗人表达了对即将离别的朋友的祝福。尽管分别总是令人感到伤感,但既然现在道路畅通,无需担忧,所以“此别”并无大碍,反而显得格外平和。
整首诗通过景物描写与心境表达相结合,展现了诗人超然的生活态度以及对朋友深厚的情谊。
旧巢燕,尾涎涎。秋去如别离,春来复留恋。
前年主人宾客多,满堂笑语沸笙歌。
百鸟尽入笼中养,犹引虞人日纲罗。
今年主人忽贫贱,客散鸟飞门户变。
燕兮犹向旧巢归,依旧年年一相见。
一相见,空复悲,此生相守期不移。
不学百鸟被人笼养在华屋,华屋自来多反覆。
一朝食尽别家行,往来徒为人所轻。
旧巢燕,葺尔巢,育尔雏,尔雏大来为我徒。
翟公门下旧游客,不及尔心终不渝。
尝读大禹书,导河始积石。
神功洵巨哉,两山如削壁。
疑是鬼斧凿,疑是巨灵擘。
余来千载后,山势犹如昔。
烟岚郁不开,与天常咫尺。
下瞰黄河流,风翻雪浪白。
涛声如怒雷,奔腾何迅疾。
我欲溯其源,星宿杳难即。
我欲登昆崙,举头惟瞑色。
君不见此地当年吐谷浑,汉魏以来常反侧。
而今四海颂升平,羌戎稽颡烽烟息。
车书一统尽朝宗,此山此木互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