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积石山诗》
《积石山诗》全文
清 / 郭朝佐   形式: 古风

尝读大禹书,导河始积石。

神功洵巨哉,两山如削壁。

疑是鬼斧凿,疑是巨灵擘。

余来千载后,山势犹如昔。

烟岚郁不开,与天常咫尺。

下瞰黄河流,风翻雪浪白。

涛声如怒雷,奔腾何迅疾。

我欲溯其源,星宿杳难即。

我欲登昆崙,举头惟瞑色。

君不见此地当年吐谷浑,汉魏以来常反侧。

而今四海颂升平,羌戎稽颡烽烟息。

车书一统尽朝宗,此山此木互西域。

(0)
鉴赏

这首诗《积石山诗》由清代诗人郭朝佐所作,通过对积石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首句“尝读大禹书,导河始积石”,引出大禹治水的历史故事,将读者带入到古老的传说之中,积石山作为黄河的源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意义。

接着,“神功洵巨哉,两山如削壁”两句,赞美了积石山的雄伟壮观,仿佛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两座山峰如同被削成的峭壁一般,展现出山势的险峻和壮丽。

“疑是鬼斧凿,疑是巨灵擘”则进一步强调了积石山的非凡之处,无论是自然的力量还是神话中的巨灵,都无法解释其形成的奇迹。

“余来千载后,山势犹如昔”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并未改变积石山的面貌,山势依旧如初,体现了自然之美的永恒。

“烟岚郁不开,与天常咫尺”描绘了积石山周围的云雾缭绕,仿佛与天空仅有一线之隔,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壮阔的氛围。

“下瞰黄河流,风翻雪浪白”将视线转向下方,黄河在山脚下蜿蜒流淌,波涛汹涌,白色的浪花在风中翻滚,展现出黄河的磅礴气势。

“涛声如怒雷,奔腾何迅疾”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黄河的涛声如同愤怒的雷鸣,水流奔腾的速度之快,令人震撼。

“我欲溯其源,星宿杳难即”表达了诗人想要探寻黄河源头的愿望,但星辰遥远,难以触及,隐含着对未知探索的向往。

“我欲登昆崙,举头惟瞑色”则是诗人想象自己攀登昆仑山的情景,抬头只见一片昏暗,象征着对更高远境界的追求。

“君不见此地当年吐谷浑,汉魏以来常反侧”通过历史背景的引入,点明了积石山所在地区曾是吐谷浑族的领地,历史上多有动荡,反映了地域变迁与民族融合的主题。

“而今四海颂升平,羌戎稽颡烽烟息”描述了当下国家统一,四海升平,各民族和谐共处的景象,烽火不再,战争消逝,呈现出和平繁荣的社会风貌。

“车书一统尽朝宗,此山此木互西域”最后两句总结了主题,强调了文化的统一与交流,山川树木连接着东西方,象征着不同文明之间的联系与交融。

整首诗通过对积石山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也蕴含了对历史变迁、民族融合、文化统一的深刻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作者介绍

郭朝佐
朝代:清

宋太原人,字永年。郭守文子,真宗章穆皇后弟。太宗淳化四年补左班殿直,迁东头供奉官、閤门祗候。契丹入寇,赍密诏谕河北诸将,还奏称旨。累迁崇仪副使兼閤门通事舍人。后擢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改磁州防御使卒。虽外戚,朝廷未尝过推恩泽,曾为解州团练使十年不迁。
猜你喜欢

次韵同舍道山堂宿直二首·其一

花影频移夜向阑,重檐突兀倚云端。

木天西畔银河响,陆海中间贝阙寒。

风软严更传玉漏,月和清露滴金盘。

不嫌上界多官府,请便乘风驾紫鸾。

(0)

次韵元日会饮

不将帘幕挂檐唇,欲听飞霙点绣茵。

门外湖山元早白,醉中笑语不嫌真。

炉烟尽日飘香雾,茗碗侵汤搅玉尘。

莫怪更深寒力减,瑶墀今日布王春。

(0)

泊盈川步头舟中酌酒五首·其五

收功不在干戈众,和议元非计策长。

闻道搜贤遍南国,要令四裔识周郎。

(0)

泊白鹭洲时辛道宗兵溃犯金陵境上金陵守不得入·其二

城头传令插军麾,城外行人泪满衣。

处处悲风吹战角,沙洲白鹭莫惊飞。

(0)

役所书事用山谷观化韵·其十一

昨非今是若为论,有愧悠悠出岫云。

老鹤乘轩本无意,何妨饮啄混鸡群。

(0)

蒲中杂咏.建安堂

潇然一枕北窗凉,唤取樵青发嫩香。

净洗西州羊炙口,要看妙语落冰霜。

(0)
诗词分类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诗人
王洪 李江 柯九思 王时翔 俞德邻 王绅 区怀年 薛始亨 释宗杲 金武祥 张方平 区怀瑞 丁澎 宋登春 韩邦奇 高濂 郑用锡 何乔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