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歌蝶舞更红裙,端与东山作主人。
竹马儿童扶杖老,争随千骑去行春。
莺歌蝶舞更红裙,端与东山作主人。
竹马儿童扶杖老,争随千骑去行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郊游图景。首句“莺歌蝶舞更红裙”,以莺鸟的歌唱、蝴蝶的飞舞与女子的红裙相映成趣,营造出春日生机勃勃的氛围。次句“端与东山作主人”,则将这番景象置于东山这一特定背景之下,仿佛东山成为了这场春日盛宴的主人,引人遐想。
接着,“竹马儿童扶杖老”一句,通过竹马(一种儿童玩具)与老人拄杖的形象对比,展现了不同年龄段的人们在春天里参与活动的场景,既有孩童的活泼,也有长者的稳重,共同构成了和谐的画面。
最后一句“争随千骑去行春”,以“千骑”形容众多参与者,形象地描绘了人们纷纷结伴出游,共享春光的情景。这里的“行春”不仅指踏青赏春,也暗含了人们借此机会交流情感、增进友谊的寓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生活情趣的追求,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
生生本阳德,万物咸华滋。
穷阴忽为咎,积雨无晴时。
颠风泛洪涛,荡决渰畬菑。
沟壑有遗民,憔悴半流离。
空林少烟火,晨膳夕无炊。
县官急租税,督责烦鞭笞。
但知赴期会,谁能恤寒饥。
日月更相送,春事奄无遗。
过时而不耕,秋成安可期。
虽有劝农令,文具亦何为。
传闻盗贼起,民穷多致斯。
咄唶有深忧,岂惟漆室葵。
烛里檐声失前疾,陂塘宿水看还溢。
玄冥为化波晶丸,大门小户争承餐。
人言旷瑞天上落,太守见之喜还愕。
穷腊不住雨,频春始幻雪。
村庄互惊怪,青壶洒玉屑。
瞥来飘散趾到颠,硗阻尽变桑麻田。
园丁卜岁此宜麦,催租无吏石㠙前。
熙春台白梅再花,踏晴野老谈清嘉。
事育无愁公税足,廨舍悄寂如僧衙。
雪壶雪壶隐微浪,含星射日光荡飏。
耽茶学士圣得知,三白银缸出仙酿。
吟脾独意野情深,飞丝走泡同销沈。
雪山亦似雪壶好,古人不浅今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