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里檐声失前疾,陂塘宿水看还溢。
玄冥为化波晶丸,大门小户争承餐。
人言旷瑞天上落,太守见之喜还愕。
穷腊不住雨,频春始幻雪。
村庄互惊怪,青壶洒玉屑。
瞥来飘散趾到颠,硗阻尽变桑麻田。
园丁卜岁此宜麦,催租无吏石㠙前。
熙春台白梅再花,踏晴野老谈清嘉。
事育无愁公税足,廨舍悄寂如僧衙。
雪壶雪壶隐微浪,含星射日光荡飏。
耽茶学士圣得知,三白银缸出仙酿。
吟脾独意野情深,飞丝走泡同销沈。
雪山亦似雪壶好,古人不浅今人心。
烛里檐声失前疾,陂塘宿水看还溢。
玄冥为化波晶丸,大门小户争承餐。
人言旷瑞天上落,太守见之喜还愕。
穷腊不住雨,频春始幻雪。
村庄互惊怪,青壶洒玉屑。
瞥来飘散趾到颠,硗阻尽变桑麻田。
园丁卜岁此宜麦,催租无吏石㠙前。
熙春台白梅再花,踏晴野老谈清嘉。
事育无愁公税足,廨舍悄寂如僧衙。
雪壶雪壶隐微浪,含星射日光荡飏。
耽茶学士圣得知,三白银缸出仙酿。
吟脾独意野情深,飞丝走泡同销沈。
雪山亦似雪壶好,古人不浅今人心。
这首诗描绘了雪后景象的壮丽与祥和,以及人们对这场雪的喜悦之情。诗人以细腻的笔触,从多个角度展现了雪景之美。
首先,诗人通过“烛里檐声失前疾,陂塘宿水看还溢”两句,描绘了雪后夜晚的宁静与水塘因积雪融化而水位上升的情景,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
接着,“玄冥为化波晶丸,大门小户争承餐”两句,将雪比作晶莹的珠子,形象地表现了雪花的美丽,并通过“争承餐”一词,生动地描绘了人们在雪中享受美食的场景,体现了雪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人言旷瑞天上落,太守见之喜还愕”两句,表达了人们对这场雪的惊喜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官员对这场雪的喜爱与惊讶,进一步强调了雪的珍贵与美好。
“穷腊不住雨,频春始幻雪”两句,通过对比冬末的雨与春初的雪,突出了雪的难得与珍贵,同时也暗示了春天的到来。
“村庄互惊怪,青壶洒玉屑”两句,描绘了村民们对雪的惊奇与赞叹,以及他们用青色的酒壶装满雪水的情景,进一步渲染了雪的美丽与价值。
“瞥来飘散趾到颠,硗阻尽变桑麻田”两句,通过“瞥来飘散”描绘了雪花的轻盈与飘逸,以及它们如何覆盖大地,使坚硬的土地变为肥沃的农田,展现了雪对农业的积极影响。
“园丁卜岁此宜麦,催租无吏石㠙前”两句,通过园丁的活动,预示着丰收的希望,同时暗示了雪后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以及官府对农民的关怀。
“熙春台白梅再花,踏晴野老谈清嘉”两句,描绘了春天到来时,白梅再次绽放的美景,以及老人们在晴朗的日子里谈论雪后景色的清雅与美好。
“事育无愁公税足,廨舍悄寂如僧衙”两句,表达了人们对雪后生活安宁、税收充足的美好愿望,以及官府衙门在雪后的平静与和谐。
“雪壶雪壶隐微浪,含星射日光荡飏”两句,将雪壶比喻为隐藏的微浪,以及其在星光与日光下的闪烁,进一步强调了雪壶(即雪)的美丽与神秘。
“耽茶学士圣得知,三白银缸出仙酿”两句,通过“耽茶学士”的故事,表达了对雪后茶饮的珍视与赞美,以及仙酿的出现,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
“吟脾独意野情深,飞丝走泡同销沈”两句,描绘了诗人独自吟诗的深情,以及茶水中飞舞的泡沫,共同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深沉的意境。
“雪山亦似雪壶好,古人不浅今人心”两句,总结了雪山与雪壶的相似之处,表达了古人与现代人心中的共同情感,强调了自然之美与人类情感的共鸣。
整首诗通过对雪后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间情感的融合,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乌皮襞积竹约然,瘦骨挺玉修且坚。
流求怪藤老不死,剪送海外谁夤缘。
洪涛跃过十万里,滑似龙鬣疑沾涎。
惫翁杖之尚溜手,扶持颇认儿孙贤。
傍人笑为数促节,百有二十期吾年。
明朝策雪入梅去,桃竹不敢争其权。
惟昔永乐初,皇帝治明堂。
取材苍梧野,在楩楠豫章。
督以给事臣,若曰伯善行。
公素侃察闻,百辟得激扬。
譬如公输子,材悉良不良。
此行固天简,公亦喜自当。
握节指八桂,伐鼓官舲扬。
惟木弥万山,计材不计章。
昂霄及耸壑,乃适于栋梁。
此处瘴疠地,气候日不常。
公病即不治,骨肉悬江东。
无人事绥复,其魂怅彷徨。
枯藤束木函,一殡六十霜。
嗟嗟榛鹤辈,祖死而后生。
但知彼有殡,不知在何方。
坐辄向西南,行亦西南望。
虽剧返葬心,日月何茫茫。
无财亦无时,犹盲者无相。
天实使汤公,官广得其详。
书报在全州,湘山寺之旁。
如因曼父母,始知墓在防。
二子读书毕,哭踊如初丧。
榛行不择日,即日裹糇粮。
鹤云兄当住,小弟力颇强。
此榇所不返,不复载见兄。
出门当严冬,雨雪满大荒。
九溪多鼍鳄,鼓涛播舟航。
五岭饶虎豹,磨牙引饥吭。
鹤行无恐怖,孝至胆气刚。
达彼全州境,入寺悲荒凉。
宛然三门侧,有垤记其藏。
拜之号三绕,闻者痛肝肠。
发幽升輀车,奉还万里乡。
白骨犹载肉,乐归所自生。
蔼蔼桑梓里,郁郁楸梧冈。
得从先人兆,如齐返周葬。
况与元配合,孤雌成鸳鸯。
剑适合延平,璧不滞咸阳。
剑璧不自能,良藉人所将。
呜呼二子者,生死有耿光。
呜呼二子者,古义行于今。
呜呼二子者,颓俗亦可兴。
虞山若增高,琴川若增长。
《纪姚给事归葬》【明·沈周】惟昔永乐初,皇帝治明堂。取材苍梧野,在楩楠豫章。督以给事臣,若曰伯善行。公素侃察闻,百辟得激扬。譬如公输子,材悉良不良。此行固天简,公亦喜自当。握节指八桂,伐鼓官舲扬。惟木弥万山,计材不计章。昂霄及耸壑,乃适于栋梁。此处瘴疠地,气候日不常。公病即不治,骨肉悬江东。无人事绥复,其魂怅彷徨。枯藤束木函,一殡六十霜。嗟嗟榛鹤辈,祖死而后生。但知彼有殡,不知在何方。坐辄向西南,行亦西南望。虽剧返葬心,日月何茫茫。无财亦无时,犹盲者无相。天实使汤公,官广得其详。书报在全州,湘山寺之旁。如因曼父母,始知墓在防。二子读书毕,哭踊如初丧。榛行不择日,即日裹糇粮。鹤云兄当住,小弟力颇强。此榇所不返,不复载见兄。出门当严冬,雨雪满大荒。九溪多鼍鳄,鼓涛播舟航。五岭饶虎豹,磨牙引饥吭。鹤行无恐怖,孝至胆气刚。达彼全州境,入寺悲荒凉。宛然三门侧,有垤记其藏。拜之号三绕,闻者痛肝肠。发幽升輀车,奉还万里乡。白骨犹载肉,乐归所自生。蔼蔼桑梓里,郁郁楸梧冈。得从先人兆,如齐返周葬。况与元配合,孤雌成鸳鸯。剑适合延平,璧不滞咸阳。剑璧不自能,良藉人所将。呜呼二子者,生死有耿光。呜呼二子者,古义行于今。呜呼二子者,颓俗亦可兴。虞山若增高,琴川若增长。
https://shici.929r.com/shici/VNDVBDM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