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七夕集杯比部》
《七夕集杯比部》全文
明 / 董其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画省谁兼吏隐名,酒人只合向公荣。

河明忽散朝峰爽,砧响遥翻夕籁清。

千里莼羹回客梦,七襄诗句属长城。

狂来星汉低相倚,肯信秋风独旅情。

(0)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董其昌所作,名为《七夕集杯比部》。诗中描绘了七夕节时的场景与情感,充满了浪漫与深情。

首联“画省谁兼吏隐名,酒人只合向公荣”,以“画省”点出官场的氛围,“吏隐”则暗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而“酒人”与“公荣”则表达了诗人对饮酒作乐、享受生活的情趣。这两句诗巧妙地将官场与隐逸、公务与享乐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进行了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追求。

颔联“河明忽散朝峰爽,砧响遥翻夕籁清”,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凉意的氛围。河水在晨光中闪烁,山峰在清风中显得格外清爽;远处的捣衣声与傍晚的自然声响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这两句诗运用了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描写,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感受到了诗人所描绘的宁静与美好。

颈联“千里莼羹回客梦,七襄诗句属长城”,前一句“千里莼羹回客梦”借用了“莼菜汤”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之情,仿佛千里之外的莼菜汤能唤醒游子的思乡之梦。后一句“七襄诗句属长城”则引用了“七襄”这一星宿的名称,象征着诗人的才华与创作,同时“长城”则寓意着诗人的作品如同长城一般,坚固而伟大。这两句诗巧妙地将个人的情感与宏大的主题相结合,既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又展现了诗人的文学成就。

尾联“狂来星汉低相倚,肯信秋风独旅情”,以“狂来星汉低相倚”描绘了诗人狂放不羁的形象,仿佛星辰也因他的狂放而低垂。最后两句“肯信秋风独旅情”,则表达了诗人面对孤独与旅途的艰辛,依然坚信自己的情感与信念。这两句诗通过对比与自问,展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巧妙的构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家乡以及自我情感的深刻感悟与表达,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作品。

作者介绍
董其昌

董其昌
朝代:明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
猜你喜欢

郊庙歌辞.五郊乐章.白帝商音.肃和

金行在节,素灵居正。气肃霜严,林彫草劲。

豺祭隼击,潦收川镜。九谷已登,万箱流咏。

(0)

夏日寺中有怀

亭午四邻睡,院中唯鸟鸣。

当门塞鸿去,欹枕世人情。

地燥苍苔裂,天凉晚月生。

归家岂不愿,辛苦未知名。

(0)

南至日隔仗望含元殿炉香

冕旒初负扆,卉服尽朝天。

旸谷初移日,金炉渐起烟。

芬馨流远近,散漫入貂蝉。

霜仗凝逾白,朱栏映转鲜。

始看浮阙在,稍见逐风迁。

为沐皇家庆,来瞻羽卫前。

(0)

山中冬思二首·其二

雪壮冰亦坚,冻涧如平地。

幽人毛褐煖,笑就糟床醉。

唤人空谷应,开火寒猿至。

拾薪煮秋栗,看鼎书古字。

忽忆南涧游,衣巾多云气。

露脚寻逸僧,咨量意中事。

(0)

题大安池亭

幽岛曲池相隐映,小桥虚阁半高低。

好风好月无人宿,夜夜水禽船上栖。

(0)

修西方十劝·其十

劝君十,念佛常须心口急。

思量业海苦轮深,生死忙忙悔难及。

(0)
诗词分类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诗人
刘方平 李兆洛 冒襄 刘向 王渥 包节 吕思诚 张浚 冯溥 彭而述 顾野王 张若虚 米友仁 辛延年 程颐 王磐 黄体芳 张红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