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故王氏令人挽诗二首·其二》
《故王氏令人挽诗二首·其二》全文
宋 / 杨万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西掖梧方茂,南濒藻已芜。

谢庭风絮远,潘室月窗孤。

有训才吾子,无人乳阿姑。

吊宾成白鹤,卜地得青乌。

(0)
翻译
西掖的梧桐正繁茂,南边的水藻已经荒芜。
谢家的庭院中,风吹柳絮飘向远方,潘家的窗户下,月光显得孤独。
你才华横溢,如同有教诲的孩子,但无人照顾年迈的祖母。
吊唁的宾客像白鹤一样聚集,选择的墓地却出现了青乌的预兆。
注释
西掖:皇宫西边的官署。
茂:繁茂。
南濒:南边的水边。
藻:水草。
谢庭:指谢家,古代世家大族。
风絮:随风飘扬的柳絮。
潘室:潘家,此处可能也是世家。
月窗:月光照亮的窗户。
训:教诲。
才吾子:有才华的你。
无人:没有亲人。
乳阿姑:照顾祖母。
吊宾:吊唁的宾客。
白鹤:象征长寿或哀悼。
卜地:选择墓地。
青乌:古人认为乌鸦是吉祥鸟,此处可能寓意好兆头。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乡土气息和个人情感的诗作。开篇“西掖梧方茂,南濒藻已芜”描绘出一幅丰收的景象,但随即转向“谢庭风絮远,潘室月窗孤”的表述,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孤寂感。这里的“谢庭”与“潘室”很可能是指代某种特定的居所或环境,而“风絮远”和“月窗孤”则传递出诗人对遥远或已逝事物的怀念。

接下来的“有训才吾子,无人乳阿姑”表达了对于家中后辈的期望与担忧,以及对于年迈老人的关切。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展现出对家庭和亲情深厚的情感。

最后,“吊宾成白鹤,卜地得青乌”则是对友人离别的一种表达,或许暗含着某种仪式或祭祀的意味。在这里,“白鹤”与“青乌”可能象征着纯洁和吉祥,但同时也带有一丝离别的哀愁。

整体来看,这首诗融合了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个人情感的抒发以及人际关系的反映,展现出一幅丰富多彩的人生画卷。

作者介绍
杨万里

杨万里
朝代:宋   字:廷秀   号:诚斋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生辰: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猜你喜欢

读书万峰庵幼弟简斋以诗见寄次韵和答

莲峰飞鸟上,引手接明霞。

檐浅云常宿,松深日易余。

山僧惟习静,野鹿解衔花。

吾亦忘机客,埋名谁复夸。

(0)

峨眉山月·其四

巫山巫峡满秋烟,山木苍苍冷到天。

两岸猿声休太苦,青溪归客未曾眠。

(0)

相逢行答吴江郭频伽

鸾鷟巢椅桐,鸳雏睇层云。

光仪匪远两脉脉,要与黄雀羞同群。

淮山丛丛水舒舒,乞食胯下桥边趋。

有美一人佩琼琚,类同王孙立路隅。

神龙扬光不见烛,块独游子心烦纡。

子奏晨露,我歌咸池。飘风过耳,忽焉感之。

一尺瑶华枉先报,继以妙诗申笃好。

清风褰帷月当轩,通词布素馨若兰。

相逢绝似沟水头,便学二鸟鸣相酬。

各挟胜事三千秋。弟畜灌仲孺,兄事袁将军。

天涯落落几国士,到眼余子徒纷纷。

星萍劳踪事无定,不惜里言为子罄。

野棠未落山樱然,韩侯台前送离船。

相逢即相别,相忆行相怜。

愿君为夔我为蚿,勿问市头诸少年。

(0)

郧阳使署古柏为风雨所拔叹

世间旧物不多在,泰山秦松孔林楷。

霜皮铁骨人不如,曾见黄尘起东海。

郧阳八柏栽者谁,一一黛色青铜姿。

支离偃蹇屹相向,苍然五老森须眉。

使署庭前两株立,太阴沈沈白日匿。

饥鹰侧翅不敢窥,逡巡却恐蛟龙得。

我披绣衣岁一来,造次不踏阶前苔。

八窗昼闭坐昏翳,虑惊幽暗精灵猜。

崇正年间乱离久,黑山铜马纵横走。

城中瓦屋烧作灰,遗黎都成丧家狗。

此柏僵立烽火中,似有神鬼呵虚空。

苍髯古貌阅人代,至今夭矫排天风。

人生有生复有化,已见三株飒崩谢。

天精下追雷斧喧,此老摧颓忽霜夜。

丑形怪状今已无,耳畔仿佛闻嗟吁。

毕宏韦偃不可见,恨不早写苍龙图。

(0)

钓台·其二

扪萝凌绝径,台石本天成。

到此一回首,悠然心迹清。

千重青嶂合,一片碧流平。

归路茫茫远,仙风送我行。

(0)

九日同友人登白塔山

盛地三年别,华筵九日开。

河流当槛曲,塔影过城来。

露冷黄叶瘦,风高白雁哀。

陶公多逸兴,樽酒愧追陪。

(0)
诗词分类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诗人
项羽 吴彩鸾 黄宗会 陈函辉 何胤 薛曜 李致远 留正 刘旦 龙仁夫 钱福 冯应榴 玄觉 刘知几 江标 章纶 柴中行 薛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