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花省路,傍竹寻邻,如何故隐都荒。
问取堤边,因甚减却垂杨。
消磨纵然未尽,满烟波、添了斜阳。
空叹息,又翻成无限,杜老凄凉。
一舸清风何处,把秦山晋水,分贮诗囊。
发已飘飘,休问岁晚空江。
松陵试招旧隐,怕白鸥、犹识清狂。
渐溯远,望并州、却是故乡。
穿花省路,傍竹寻邻,如何故隐都荒。
问取堤边,因甚减却垂杨。
消磨纵然未尽,满烟波、添了斜阳。
空叹息,又翻成无限,杜老凄凉。
一舸清风何处,把秦山晋水,分贮诗囊。
发已飘飘,休问岁晚空江。
松陵试招旧隐,怕白鸥、犹识清狂。
渐溯远,望并州、却是故乡。
这首诗名为《声声慢》,出自南宋词人张炎之手。全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乡的深切思念和无限的凄凉情怀。
“穿花省路,傍竹寻邻,如何故隐都荒。”开篇即以轻巧笔触勾勒出一副悠闲的田园风光。然而,这种美好的景致却与“故隐都荒”形成对比,透露出一种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情感。
“问取堤边,因甚减却垂杨。”诗人在堤边询问原因,为何连垂柳也随之凋零。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更蕴含着时间流逝带来的变化与哀伤。
“消磨纵然未尽,满烟波、添了斜阳。”即便是春光依旧,但在诗人的眼中,连这份美好也被时光和自然的变迁所淡化。斜阳之下,烟波浩渺,更添几分凄凉。
“空叹息,又翻成无限,杜老凄凉。”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无奈叹息,以及对古代诗人杜甫那种深沉而持久的情感共鸣。
“一舸清风何处,把秦山晋水,分贮诗囊。”诗人在清风中寻觅到一丝灵感,将自己的思绪、所见所闻装进诗囊之中。这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诗人情怀的寄托。
“发已飘飘,休问岁晚空江。”即便是诗人的思想和情感已经如同落叶般飘散,但他却并不愿去追问那些随着时间流逝而去的往事和故人。
“松陵试招旧隐,怕白鸥、犹识清狂。”在松陵之地,诗人试图召唤起过往的隐逸生活,却又担心连那自由自在的白鸥也可能已不再认识他当年的疯狂与热情。
“渐溯远,望并州、却是故乡。”最终,诗人的目光投向远方,那曾经的并州,在他的眼中依旧是他深爱的故乡。这一句充满了浓郁的情感色彩,是对根深蒂固的乡土情结的表达。
总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挖掘,展现了一种淡泊明志与无限凄凉相交织的情感世界。
蕞尔武城邑,今城仍古城。
城郭虽然是,人民日已更。
当年子游子,曾宰治编氓。
辙环孔宣父,过此访门生。
不觉筦尔笑,笑闻弦歌声。
于今筦尔笑,笑无弦歌鸣。
筦尔貌则同,筦尔原异情。
遥遥千载后,何人育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