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南曹假归秋杪入山遍访僧舍爱忍草庵之胜宿也》
《南曹假归秋杪入山遍访僧舍爱忍草庵之胜宿也》全文
明 / 顾与沐   形式: 古风

山静路逾僻,庵孤景亦异。

炊烟当午断,林木经秋翳。

片月上高松,回飙韵空际。

潮音和梵音,梦觉何思议。

况有长明灯,群方破昏呓。

我留庵中宿,不唾庵中地。

乞假香火缘,便为归休计。

卜居更卜邻,法侣从所契。

茅屋近可营,余生舟不系。

金绯尔何物,去去如脱屣。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深入山林,探访僧舍的经历,尤其是对一处名为“忍草庵”的小庵印象深刻。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林的静谧与庵舍的独特景致。

首句“山静路逾僻”,点出山林的幽静与道路的偏僻,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氛围。接着,“庵孤景亦异”进一步强调庵舍的孤独与环境的独特性,暗示其与众不同的魅力。

炊烟在正午时分断绝,林木在秋风中显得更加茂密,月光洒在高耸的松树上,微风吹过,带来空灵的韵律。这些自然景象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季节的变化,也烘托出庵舍环境的清幽与神秘。

“潮音和梵音,梦觉何思议”一句,将自然界的声响与僧侣的梵唱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让人联想到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况有长明灯,群方破昏呓”则表达了庵舍内长明灯的存在,它不仅照亮了黑暗,也象征着智慧与真理的指引,帮助人们摆脱迷惑与困惑。

最后,“我留庵中宿,不唾庵中地”表明诗人对庵舍的喜爱与尊重,愿意在此停留,甚至不愿破坏庵中的任何一寸土地。这体现了他对自然与禅宗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乞假香火缘,便为归休计”表达了诗人希望借由与庵舍的缘分,找到心灵的归宿与休息之所的愿望。

“卜居更卜邻,法侣从所契”意味着诗人计划在庵舍附近寻找合适的居住地,并与志同道合的修行者为邻,共同追求精神上的成长与和谐。

“茅屋近可营,余生舟不系”预示着诗人可能打算在庵舍附近建造简陋的住所,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不再被世俗的束缚所牵绊。

“金绯尔何物,去去如脱屣”以金绯(可能指华丽的衣物)比喻,表达诗人对物质世界的淡泊态度,如同脱下鞋子一样轻松,展现出他追求精神自由的决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内心感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禅宗生活哲学的向往以及对个人精神自由的追求。

作者介绍

顾与沐
朝代:明

明常州府无锡人。顾宪成子。由举人官至夔州知府。编撰《顾端文年谱》。后由其孙顾泾、曾孙顾贞观续成之。
猜你喜欢

答黎惟敬梁思伯潘少承燕京见怀

汉苑秋风侍綵旄,故人近幸似王褒。

千鸿浮弋书来远,匹马长安梦去劳。

河曲浊流通汝海,关门紫气接嵩高。

飘飘便可寻仙隐,不为将归感二毛。

(0)

秋日游司马喻公园池

白羽曾麾扫三庭,居閒嵩洛在郊坰。

山楼朝荡玻瓈紫,池槛秋开罨画青。

万里赤霄今凤起,五年沧海自鸿冥。

安危□□□□□,□□□□□钓舲。

(0)

史少尹德初还自海上会余淮南以子与元美诗见示索赠一首

学书学剑早成名,老握阴符气未平。

太尉东行求剧孟,伏波南下得袁生。

凿空百战皆王略,蹈海孤臣岂世情。

自昔江淮多侠客,知君还欲请长缨。

(0)

送胡宪使伯贤赴滇中六首·其三

叶榆河上赤枫秋,霜落苍山小队游。

骑吹翩翩迎汉使,诸蛮西拜五花楼。

(0)

弘法寺送徐子与谪长芦

回首金门感慨多,汉家迁客一悲歌。

玉珂秋散祇园树,宝剑寒生易水波。

郡里太行新雁起,尊前渤海白云过。

主恩不遣长沙去,咫尺承明鬓已皤。

(0)

徐子与入都见访

蓟云千片拥骅骝,把袂中原感旧游。

一别雪飞桐柏水,三年书寄白蘋洲。

铜龙见尔鸣珂入,金马怜予待诏留。

短发萧骚惟侠气,紫貂还问酒家楼。

(0)
诗词分类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诗人
李鸿章 岑安卿 施肩吾 曹雪芹 江淹 廖刚 严羽 刘秉忠 武元衡 柳宗元 高攀龙 吾丘衍 陈陶 谢灵运 张养浩 曹唐 孙思邈 王贞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