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念同积尘,不涤积逾厚。
明镜有至明,毋谓污之偶。
变极始返恒,妍至乃容丑。
群阴蒙尔萌,高阳覆其蔀。
万古鲜完人,两大皆过薮。胡以七尺躯,委滥厕蹯?。
妄念同积尘,不涤积逾厚。
明镜有至明,毋谓污之偶。
变极始返恒,妍至乃容丑。
群阴蒙尔萌,高阳覆其蔀。
万古鲜完人,两大皆过薮。胡以七尺躯,委滥厕蹯?。
此诗《秋日病中咏怀诗二十一章(其十二)》由清代诗人姚燮所作,通过一系列比喻和对比,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句“妄念同积尘”,以妄念比作堆积的尘土,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心中杂乱无章的思想和欲望。接着,“不涤积逾厚”指出如果不加以清除,这些妄念会越积越多,越来越深厚,暗示了人们内心的混乱与复杂。
“明镜有至明,毋谓污之偶”运用明镜为喻,说明即使明镜再明亮,也难免被污垢所玷污,但不应因此而否定其本质的光明。这里暗含了对人心灵纯净性的肯定,同时也提醒人们,即使在心灵受到污染时,也不应轻易否定自己的本质。
“变极始返恒,妍至乃容丑”则进一步阐述了变化与常态的关系,以及美与丑之间的相互依存。变极之后会回归常态,美的极致也会包容丑陋的存在,强调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动态平衡与和谐共存。
“群阴蒙尔萌,高阳覆其蔀”将“群阴”比喻为社会上的各种负面因素,而“高阳”象征着正直与光明的力量。这一句表达了对社会中阴暗面的批判,同时寄希望于正直力量能够覆盖并克服这些负面现象。
“万古鲜完人,两大皆过薮”指出自古以来,很少有人能保持完美无缺,道德与权力都可能走向极端,成为祸害。这反映了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
最后,“胡以七尺躯,委滥厕蹯?”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自身存在意义的反思,即为何拥有七尺之躯的人,却往往沉沦于世俗的污浊之中,失去了自我价值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内心世界、社会现象的深刻剖析,以及对人生意义的追问,展现了诗人对生命、道德、社会等问题的独到见解和深邃思考。
夜读孟郊诗,细字如牛毛。
寒灯照昏花,佳处时一遭。
孤芳擢荒秽,苦语馀诗骚。
水清石凿凿,湍激不受篙。
初如食小鱼,所得不偿劳。又似煮蟛?,竟日持空螯。
要当斗僧清,未足当韩豪。
人生如朝露,日夜火消膏。
何苦将两耳,听此寒虫号。
不如且置之,饮我玉色醪。
微雨斑斑,晕湿海棠,渐觉燕脂红褪。
迟日短垣,娇怯和风,摇曳一成春困。
玉软酴酥,扶不起、晚妆慵整。愁恨。
对佳时媚景,可堪重省。
曾约小桃新燕,有蜂媒蝶使,为传芳信。
西蜀杜郎,东坡苏老,道也道应难尽。
一朵风流,雅称且、凤翘云鬓。相映。
眉拂黛、梅腮弄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