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七月五日二首·其一》
《七月五日二首·其一》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古风

避谤诗寻医,畏病酒入务。

萧条北窗下,长日谁与度。

今年苦炎热,草木困薰煮。

况我早衰人,幽居气如缕。

秋来有佳兴,秫稻已含露。

还复此微吟,往和糟床注。

(0)
注释
避谤:避免别人的非议或指责。
寻医:寻找医生治疗。
畏病:害怕生病。
萧条:寂静、冷清。
长日:漫长的白天。
幽居:隐居的生活。
气如缕:气息微弱像细线。
秫稻:高粱和稻谷。
糟床:酿酒时用来发酵的设备。
翻译
为避诽谤而寻找医生,因担忧疾病而饮酒忙碌。
在寂静的北窗下度过漫长时光,无人相伴。
今年格外酷热,连草木都仿佛被蒸煮。
更何况我这个早年衰老之人,气息虚弱如同游丝。
秋天来临,我满怀佳趣,看到高粱稻谷挂满露珠。
再次轻声吟咏,还要回应酿酒的槽床之歌。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在炎热夏日寻找医治疾病的心情,以及对生活环境和个人健康状况的感慨。诗中“避谤诗寻医”一句,透露出诗人因怕被世人诽谤而不得不寻求医治之路,这里蕴含着苏轼在政治上的无奈与遭遇的困境。

“畏病酒入务”则显示了诗人面对疾病时的心态,用酒来慰藉自己,试图通过饮酒来缓解病痛和心中的烦恼。这里的“畏病”,不仅是对身体健康的担忧,也反映出诗人的内心世界对于疾病的恐惧。

接着,“萧条北窗下,长日谁与度”描绘了一个炎热的夏季景象,诗人独自坐在北窗之下,对着漫长而孤独的白昼无以消遣。这里的“萧条”,形容的是空气中因酷热而变得干燥和稀薄,这种环境更增添了诗人的孤寂与无聊。

“今年苦炎热,草木困薰煮”则是对当年夏季异常酷热的描述,连植物都被热浪所困扰,生长受阻。这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对环境变化的感受。

“况我早衰人,幽居气如缕”表现了诗人的自嘲与忧虑,他感到自己虽然年轻却早已显得衰老,而且生活在一个幽静的地方,精力也随之变得薄弱,如同细线一样脆弱。

“秋来有佳兴,秫稻已含露”则是对未来的憧憬。诗人期待着秋天的到来,那时便能摆脱夏日的烦恼,而“秫稻已含露”则预示了丰收的希望,这里的“佳兴”,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情感寄托,也是对生活更好转机的期待。

最后,“还复此微吟,往和糟床注”表达了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依旧保持着自己的艺术追求,即便是在简陋的条件下(糟床),也要继续他的吟咏之乐。这里“往和”,是说诗人的心态向往于平和、安宁。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个人健康状况与生活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苏轼在政治压力与个人的疾病困扰中所保持的艺术态度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期待。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江上十首·其九

昔曾将命解戈鋋,一客双江又二年。

瞻望蓬莱云咫尺,寸心长系片帆前。

(0)

过茶园三首·其一

竹鸡花外弄轻烟,桑柘深深雨后天。

过客曾闻远人说,严州风土半宜绵。

(0)

山行三首·其二

米家图画不易得,今日见山如见之。

偶上层峦纵游目,不知驻马已多时。

(0)

宿宁国山家

夹路苍松锁暮霞,满溪流水带寒沙。

荆扉不掩云长住,此是山中静者家。

(0)

滩行五首·其二

云壑生清籁,松萝挂紫烟。

沿流待月出,徐放贺家船。

(0)

题王明府历下秋兴图

点缀秋容亦费思,芙蓉泉上晚晴时。

景於佳处烦清赏,兴到无声绝有诗。

天外好山来隐隐,云边归鸟去迟迟。

更怜箕踞哦松者,多是长安杜拾遗。

(0)
诗词分类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诗人
俞彦 王松 张家玉 沈遘 袁燮 黄燮清 王士禄 贡奎 郑潜 程洵 傅熊湘 陈方恪 李雯 许炯 金兆燕 李符 耿湋 释善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