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无维那》
《寄无维那》全文
元 / 行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从教入禅今古有,从禅入教古今无。

一心三观门虽别,水满千江月自孤。

(0)
鉴赏

这首元代行端和尚的《寄无维那》诗,以禅宗思想为底蕴,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对比手法,展现了深刻的哲理与禅意。

首句“从教入禅今古有”,开篇即点明了禅宗作为修行路径的历史悠久性,无论古今,人们都曾通过禅修来寻求内心的平静与智慧。这里的“从教入禅”暗含了从传统教义向禅宗实践的转变,体现了禅宗在佛教发展史上的独特地位。

次句“从禅入教古今无”,则提出了一个反问,强调了从禅宗回归传统教义在历史上的罕见性。这不仅是对禅宗独立性和独特性的肯定,也暗示了禅宗与传统佛教教义之间的深刻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带来的挑战和探索空间。

接着,“一心三观门虽别”,进一步阐述了禅宗的核心理念——一心三观。一心指的是一颗专注而清明的心,三观则是指对事物的三种不同但又统一的观察角度。这里通过“门虽别”强调了虽然方法或路径有所不同,但最终追求的都是心性的纯净与智慧的开发,体现了禅宗内在的统一性。

最后,“水满千江月自孤”,以自然景象作比,形象地表达了禅宗追求的境界。满溢的江水象征着内心的充盈与智慧的圆满,而“月自孤”则寓意着在这样的内心状态中,个人的智慧如同明月般独立而明亮,不为外界所扰。这一句不仅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心灵自由的状态,也暗示了禅宗修行者追求的最终目标——达到内心的宁静与智慧的圆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精妙的比喻和对比,深入浅出地探讨了禅宗的修行理念与境界,展现了禅宗思想的深邃与独特魅力。

作者介绍

行端
朝代:元

(1254—1341)元僧。临海人,字元叟,一字景元,自称寒拾里人,俗姓何。世为儒家。十一岁在馀杭化城院出家。成宗大德中赐号慧文正辩禅师,主中天竺,迁灵隐。后主径山作大护持师二十年。工诗文。有《寒拾里人稿》。
猜你喜欢

题渔樵问答图

郎住清江侬在山,山风江月意俱閒。

相逢莫话尘中事,恐有秦人到此间。

(0)

题画·其一

一溪月色梨花白,醉卧船窗梦未醒。

记得洞庭湖上过,夜凉吹笛唤龙听。

(0)

清明日忆乡中诸友

今朝又改清明火,一簇人家处处烟。

寄语故园桃李树,看花载酒是何年。

(0)

题鞋山·其三

只履何年踏巨鳌,生来浑不怕风涛。

问渠那得根株稳,只为从前著脚牢。

(0)

题杏林别墅图

我闻于使君,种杏碧山下。

它山岂无丹杏花,不及家山种来者。

高堂中有白发亲,看花酌酒娱青春。

儿今去家二千里,作官只饮三衢水。

三衢水,清涟漪。

年年杏花开满枝,点缀五色斑斓衣。

阿翁袖有金光草,令人服之颜色好。

别墅春风日日来,花落花开长不老。

(0)

题夏圭画

三日大醉唤不醒,梦到九叠芙蓉屏。

两崖中断写飞瀑,匹练界破青天青。

高人似是陶与陆,坐听松声饮山渌。

觉来忽向画中看,回首秋云满岩谷。

(0)
诗词分类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诗人
陈炯明 俞律 蔡谔 何叔衡 柏杨 朱自清 谢觐虞 闻一多 徐特立 陈逸云 贾景德 司马迁 王昭君 扬雄 晁错 班昭 刘恒 刘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