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合桑林律中宫,试听布鼓亦三通。
相从璧水浮葱白,一别闽山擘荔红。
把钓扁舟将老去,款门多竹未全穷。
若为皂盖能忘我,立尽斜阳车不东。
音合桑林律中宫,试听布鼓亦三通。
相从璧水浮葱白,一别闽山擘荔红。
把钓扁舟将老去,款门多竹未全穷。
若为皂盖能忘我,立尽斜阳车不东。
这首诗是宋代学者陈傅良的作品,他以酬答友人汪守三的诗为题,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首句“音合桑林律中宫”描绘了音乐和谐,如同桑林之乐,符合中正之音,暗示了诗人对音乐艺术的高雅品味。次句“试听布鼓亦三通”则借布鼓声传达出一种质朴而深沉的情感,即使是最简单的乐器也能表达丰富的情感。
“相从璧水浮葱白,一别闽山擘荔红”两句通过描绘与友人共游的美好回忆,展现了友情的深厚和时光的流转。璧水葱白象征纯洁友谊,闽山荔红则寓指分别时的离愁。接下来,“把钓扁舟将老去”表达了诗人年华渐逝,但仍怀揣着垂钓闲适的生活理想。
“款门多竹未全穷”一句,以竹子的繁茂寓意生活的丰富和志向的坚韧,即使在清贫之中也不失追求。最后,“若为皂盖能忘我,立尽斜阳车不东”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的淡泊态度,即使面对权贵的邀请,也坚守自我,不愿被世俗名利所牵绊,直至夕阳西下,车马仍未东行,体现出诗人高尚的品格和独立的人格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既体现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又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宋代士大夫的风骨和情怀。
温风郁蒸溽,浮阴昏混茫。
始迷青嶂色,继隐朱阳光。
霏霏洒甘澍,浥浥润下方。
竹添新箨翠,草起枯荄黄。
熙然厚土内,生意咸舒张。
忧时切经旱,喜坐开山堂。
鉴彼造化机,推迁自有常。
燥馀必反湿,炎及乃回凉。
君子蹈恒运,小人乖礼坊。
贪天鲜终竟,静俟多徜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