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笠春风向海隅,官衙宾席已先虚。
空闻水族由来美,可惜高僧不食鱼。
瓢笠春风向海隅,官衙宾席已先虚。
空闻水族由来美,可惜高僧不食鱼。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僧人访友的情景,充满了禅意与自然的和谐之美。首句“瓢笠春风向海隅”,以“瓢笠”这一僧人常用的行头,搭配“春风”和“海隅”的背景,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悠然自得的氛围。诗人似乎在说,僧人如同春风中的行者,向着遥远的海边行去,独享那份宁静与自由。
次句“官衙宾席已先虚”,则转而描述了僧人即将拜访的地方——姚明府。官衙本是繁忙之地,宾席却因僧人的到来而显得空旷,这不仅体现了僧人超凡脱俗的生活方式对世俗之人的影响,也暗示了僧人与世无争、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后两句“空闻水族由来美,可惜高僧不食鱼”,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僧人生活方式的赞美与惋惜。水族之美,自然令人向往,但高僧却因信仰而不食鱼,这种牺牲与坚持,展现了僧人对精神追求的执着与虔诚。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僧人生活方式的欣赏,同时也流露出一丝遗憾,或许是对僧人放弃世间美食的一种惋惜,更深层次地反映了对僧人生活态度的敬仰与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僧人访友情景的描绘,以及对僧人生活方式的赞美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超然物外、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之情,同时也蕴含着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
晚云粘湿。正吴峰惨澹,雨迷烟接。
早陡顿、秋事分携,甚连苑暮墙,菊荒苔匝。
空阔愁乡,更天外、怨鸿声黠。
怕吟肩易瘦,料理篝衣,细认香折。银缸半明半灭。
念花营柳阵,何日消歇。
可是□、凝黯兰成,为情润才松,丽赋多惬。
洛浦溟濛,漫伫想、明珰钩袜。
告梧桐、夜深略住,梦时一霎。
知君久,勘破利名关。未老得先闲。
今年最喜吟身健,生朝更觉酒肠宽。
且随宜,将秫种,买花看。门外吏、催科无一迹。
窗下客、谈诗常经日。儿玉树,弟金兰。
华堂举案齐眉乐,锦天歌客笑声欢。
问何如,福东海,寿南山。
苴茅动龚胜,屠昼恐王蠋。
二君夭天年,千载叹莫赎。
今代史伯存,危行光往躅。
繄昔开禧年,狂童叛吾蜀。
非招讵肯往,全身不受辱。
平林萃群鸮,高飞独黄鹄。
屹如中流柱,烱若昆山玉。
元气赖以存,馀风厉颓俗。
平生慕庞公,以安贻嗣续。
岂为万钟加,居然一丘足。
晚山云自归,春风草还绿。
代谢纷吾前,灵台独无欲。
一从身落南,先庐蜀江曲。
中间乱离瘼,几人惠文触。
烂额皆论功,考槃终不告。
临风一长谣,白驹在空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