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题云门寺梵月无侧房》
《寄题云门寺梵月无侧房》全文
唐 / 皎然   形式: 七言绝句

越山千万云门绝,西僧貌古还名月。

清朝扫石行道归,林下眠禅看松雪。

(0)
注释
越山:跨越群山。
千万:形容山非常多。
云门绝:指云门寺位于险峻高峰,难以到达。
西僧:来自西方的僧人。
貌古:面容显得古老、庄严。
名月:名字中带有‘月’字,也可能暗示其品格高洁如月。
清朝:清晨时候。
扫石:清扫石阶,指僧人的日常劳作。
行道归:行走于修行之道后返回。
林下:树林之中。
眠禅:在禅定中入睡,体现修行的境界。
松雪:松树与雪,描绘出一幅清冷幽静的画面。
翻译
越过千万重山峰,云门寺高耸绝顶,西方来的僧人面貌古朴,他的名字还与明月相关。
清晨扫净石阶后行走归来,林间坐禅入眠,静观松树与雪景。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皎然的《寄题云门寺梵月无侧房》,通过诗中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对佛法的向往。

"越山千万云门绝,西僧貌古还名月。"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景图。"越山" 指的是越岭之巅,"千万云" 形容云层如织,"门绝" 则是指云门寺隐逸于群峰之间,仿佛与世隔绝。而"西僧貌古还名月"则透露出诗人对那位居住在此地的西方高僧的景仰之情。"貌古" 表示僧人的风范超凡脱俗,而"还名月" 则是指僧人以明月为伴,寓意清净无染。

"清朝扫石行道归,林下眠禅看松雪。" 这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沉醉。"清朝扫石行道归" 描述的是晨光中,僧侣清扫庭院,步履于幽径之上归至寺庙的情景;而"林下眠禅看松雪" 则是诗人在森林之下沉浸于禅定之境,观赏着白雪覆盖下的松树,体验着大自然的宁静与纯洁。

整首诗通过对云门寺周遭景致的描绘和对西僧生活状态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清净与超脱,以及他对佛法修持生活的一种向往。

作者介绍
皎然

皎然
朝代:唐   字:清昼   籍贯:湖州(浙江吴兴)   生辰:730-799

僧皎然(730-799),俗姓谢,字清昼,湖州(浙江吴兴)人,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皎然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皎然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猜你喜欢

题人移牡丹

林上春来恰恰忙,安排颜色与春装。

栽培欲报应先发,根柢虽移不改芳。

红药便随心减价,黄蜂偷喜蜜添香。

凭君剩酿看花酒,待插花枝满首尝。

(0)

和白云庵七首·其五磬石

古乐破散郑卫起,走入万物不可名。

山中惆怅莫能到,疑是舜时韶一声。

(0)

游洞霄宫·其一

山锁清溪溪锁峰,溪光山色两怡融。

松枝点滴衣夹雨,云叶飘扬岩际风。

玉室金堂端好坐,石坛乳窦自相通。

我生已幸尘缘薄,拟结茅庐天柱东。

(0)

题刘氏市隐亭

云合日景暮,鸟啼芳意休。

闲芳閟佳境,倦客得深投。

主人定何人,方技家者流。

持廉不二价,博物要兼收。

丹砂出勾漏,杜若来芳洲。

卢橘上林夏,桂丛小山秋。

鱼虫傥适用,剥啄无虚求。

潜山仕途捷,隐居吾庐幽。

喧寂若两忘,容膝万事周。

佳名志华屋,他日或重游。

(0)

送何端卿帅泸·其一

何侯石友平生事,傅粉风流讵可同。

谁使拥旄三峡外,不留持橐五云中。

啼猿此去欺残月,回雁因来托便风。

亦念人生行乐尔,且拈重碧擘轻红。

(0)

岁晚楚亭集唐句·其一

百丈牵江色,连樯并米船。

樵苏喧晚渡,鸥鹭浴晴天。

问舍惭元德,登楼忆仲宣。

司存兼吏隐,别有一山川。

(0)
诗词分类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诗人
湛若水 区大相 王恭 张弼 郑孝胥 辛弃疾 欧阳修 刘攽 陈毅 郭祥正 边贡 韩维 张昱 方岳 王鏊 庄昶 文同 陈著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