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山千万云门绝,西僧貌古还名月。
清朝扫石行道归,林下眠禅看松雪。
越山千万云门绝,西僧貌古还名月。
清朝扫石行道归,林下眠禅看松雪。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皎然的《寄题云门寺梵月无侧房》,通过诗中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对佛法的向往。
"越山千万云门绝,西僧貌古还名月。"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景图。"越山" 指的是越岭之巅,"千万云" 形容云层如织,"门绝" 则是指云门寺隐逸于群峰之间,仿佛与世隔绝。而"西僧貌古还名月"则透露出诗人对那位居住在此地的西方高僧的景仰之情。"貌古" 表示僧人的风范超凡脱俗,而"还名月" 则是指僧人以明月为伴,寓意清净无染。
"清朝扫石行道归,林下眠禅看松雪。" 这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沉醉。"清朝扫石行道归" 描述的是晨光中,僧侣清扫庭院,步履于幽径之上归至寺庙的情景;而"林下眠禅看松雪" 则是诗人在森林之下沉浸于禅定之境,观赏着白雪覆盖下的松树,体验着大自然的宁静与纯洁。
整首诗通过对云门寺周遭景致的描绘和对西僧生活状态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清净与超脱,以及他对佛法修持生活的一种向往。
林上春来恰恰忙,安排颜色与春装。
栽培欲报应先发,根柢虽移不改芳。
红药便随心减价,黄蜂偷喜蜜添香。
凭君剩酿看花酒,待插花枝满首尝。
云合日景暮,鸟啼芳意休。
闲芳閟佳境,倦客得深投。
主人定何人,方技家者流。
持廉不二价,博物要兼收。
丹砂出勾漏,杜若来芳洲。
卢橘上林夏,桂丛小山秋。
鱼虫傥适用,剥啄无虚求。
潜山仕途捷,隐居吾庐幽。
喧寂若两忘,容膝万事周。
佳名志华屋,他日或重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