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高隐事如何,岂谓功名不足多。
知道故人能辨事,一竿赢得钓清波。
先生高隐事如何,岂谓功名不足多。
知道故人能辨事,一竿赢得钓清波。
这是一首描绘隐逸生活的诗,诗人通过对自然的亲近和对功名利禄的超然,表达了自己追求内心平静和精神自由的愿望。
"先生高隐事如何,岂谓功名不足多。" 这两句表明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功名的淡漠,"先生"指的是隐居的士人,而"高隐"则形容其高洁脱俗的隐居状态,"岂谓"表达一种反问,即难道会因为功名不足而不满足吗?这两句传递了一种超脱世俗功利的心境。
"知道故人能辨事,一竿赢得钓清波。" 这两句则具体描写了隐逸生活的景象,"知道故人"意味着诗人对于旧友的了解和理解,"能辨事"表明这位朋友能够洞察世事,而不为物欲所动。"一竿赢得钓清波"则是对隐居生活的一种享受,通过垂钓捕鱼,不仅获益于精神上的宁静,也在现实中得到简单的收获——清澈的河水和可能的渔获。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界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功名利禄超然物外的一种精神态度。
今夜西亭月,秋风梧叶凉。
故人发孤兴,别梦绕林塘。
浮世相逢心草草,羡君拂衣一何早。
百亩风泉绕桂枝,归去南山迹如扫。
南山松桂北山云,饮涧穿云麋鹿群。
窗间明月但高枕,洞口飞泉长对门。
知君自是悠悠者,何须叩角歌长夜。
郑谷年来秋草稀,鹿门谁伴白云归。
君行好觅赤松子,余亦将纫薜荔衣。
观空泯群有,崇虚悟真玄。
微言扫烦障,妙契排冥筌。
况之憩远迹,邈在云萝巅。
空香入人境,花雨来诸天。
三缘等无生,众妙同自然。
喻心了无取,濯濯如清莲。
襄城除害马,祗舍留真铨。
愿君解明月,示我造劫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