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王无同道,解张琴乃鼓。
五帝有同心,无逸以为所。
同者今岂异,不同古可睹。
循名或失实,致败难缕举。
寄语持政人,毋易由言古。
三王无同道,解张琴乃鼓。
五帝有同心,无逸以为所。
同者今岂异,不同古可睹。
循名或失实,致败难缕举。
寄语持政人,毋易由言古。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的《杂诗四首》之四。诗中以历史人物和事件为引子,探讨了“同”与“不同”的哲学思考,以及在政治治理中的应用。
首句“三王无同道,解张琴乃鼓”,以古代三位贤明君主(夏禹、商汤、周文王)为例,说明他们虽为帝王,但治国之道各有特色,如同音乐家解张弹奏不同的乐器一般,各具风格。这反映了作者对不同领导风格的理解与尊重。
接着,“五帝有同心,无逸以为所”,提到上古五位帝王(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虽然时代不同,但都以“无逸”(即勤勉不怠)作为治国的核心理念。这里强调了“同心”——尽管方式不同,但核心价值是一致的。
“同者今岂异,不同古可睹”则进一步阐述了古今虽有差异,但在某些根本原则上的共通性。这表明作者认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类对于理想社会的追求和治理智慧的基本原则是相通的。
“循名或失实,致败难缕举”指出,在政治实践中,仅仅遵循理论名称而忽视实际效果,往往会导致失败,这种失败的原因难以一一列举。这警示执政者在制定政策时,应注重实效而非形式。
最后,“寄语持政人,毋易由言古”是对当前执政者的直接告诫,希望他们不要轻易改变传统的治国之道,而是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以古为镜,指导现实的政治决策。
整首诗通过对比古今、分析不同领导风格与治理理念,表达了对传统智慧的尊重和对现代政治实践的深思,体现了弘历作为一位深谙历史与政治的君主的独特见解。
去岁临元塞,回銮驻赤城。
延缘咨物土,关切廑农氓。
数郡均需泽,当春已误耕。
太仓虽散粟,穷巷必呼庚。
扈吏频频敕,鸡书屡屡行。
复闻冬雪短,安得麦秋成。
纵处清严境,如聆叹息声。
忧民缘本性,祈岁自衷情。
近者天恩沛,因之蜀望生。
曾无迟日待,早接报章呈。
焦壤沾优渥,良苗勃发荣。
山田青乍遍,溪亩绿应盈。
此喜真堪喜,丰亨乃大亨。
有耕方冀穫,既雨亦宜晴。
更虑三时远,宁容肆志萌。
乐忧先后际,较量实难平。
久晴忧不雨,既雨愁顿晴。
昧爽风雨作,慰惧还交并。
欹枕那能眠,披衣步中庭。
须臾风让云,震雷虩虩鸣。
蹄涔已稍积,檐注旋如倾。
虫虫气乍解,每每原可耕。
犹祝远近沾,伫待封事呈。
我尝嗤世人,率多望蜀情。
当局转自蹈,徘徊空倚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