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岁临元塞,回銮驻赤城。
延缘咨物土,关切廑农氓。
数郡均需泽,当春已误耕。
太仓虽散粟,穷巷必呼庚。
扈吏频频敕,鸡书屡屡行。
复闻冬雪短,安得麦秋成。
纵处清严境,如聆叹息声。
忧民缘本性,祈岁自衷情。
近者天恩沛,因之蜀望生。
曾无迟日待,早接报章呈。
焦壤沾优渥,良苗勃发荣。
山田青乍遍,溪亩绿应盈。
此喜真堪喜,丰亨乃大亨。
有耕方冀穫,既雨亦宜晴。
更虑三时远,宁容肆志萌。
乐忧先后际,较量实难平。
去岁临元塞,回銮驻赤城。
延缘咨物土,关切廑农氓。
数郡均需泽,当春已误耕。
太仓虽散粟,穷巷必呼庚。
扈吏频频敕,鸡书屡屡行。
复闻冬雪短,安得麦秋成。
纵处清严境,如聆叹息声。
忧民缘本性,祈岁自衷情。
近者天恩沛,因之蜀望生。
曾无迟日待,早接报章呈。
焦壤沾优渥,良苗勃发荣。
山田青乍遍,溪亩绿应盈。
此喜真堪喜,丰亨乃大亨。
有耕方冀穫,既雨亦宜晴。
更虑三时远,宁容肆志萌。
乐忧先后际,较量实难平。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闻宣化得雨志喜》。诗中表达了对宣化地区在干旱后得到雨水的喜悦之情,以及对百姓生活的深切关怀。
首句“去岁临元塞,回銮驻赤城”,描绘了去年皇帝巡视边疆的情景,展现了其对国家边防的关心。接下来,“延缘咨物土,关切廑农氓”则直接点明了对民生的关注,询问土地和人民的需求。
“数郡均需泽,当春已误耕”描述了干旱导致的农业生产延误,强调了水资源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太仓虽散粟,穷巷必呼庚”则通过对比官府的救济与百姓的实际需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
“扈吏频频敕,鸡书屡屡行”表现了朝廷对灾区的紧急救援行动,而“复闻冬雪短,安得麦秋成”则担忧冬季降雪不足可能影响秋季作物的生长。
“纵处清严境,如聆叹息声”以拟人化的手法,将皇帝置于百姓的立场上,感受他们的疾苦。“忧民缘本性,祈岁自衷情”表达了皇帝对百姓的深切同情和对丰收的热切期盼。
“近者天恩沛,因之蜀望生”提到皇帝的恩泽如雨露般降临,激发了百姓对未来的希望。“曾无迟日待,早接报章呈”表达了对迅速得到好消息的期待。
“焦壤沾优渥,良苗勃发荣”描绘了雨水滋润后的景象,良苗茁壮成长。“山田青乍遍,溪亩绿应盈”进一步描绘了大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此喜真堪喜,丰亨乃大亨”表达了对丰收的喜悦之情,认为这是国家繁荣昌盛的象征。“有耕方冀穫,既雨亦宜晴”表达了对天气的期望,希望既有雨水也有晴天,有利于农作物的成长。
最后,“更虑三时远,宁容肆志萌”表达了对未来的忧虑,担心季节的变化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乐忧先后际,较量实难平”则表达了对治理国家过程中快乐与忧虑并存的复杂心情。
整首诗情感丰富,表达了皇帝对民生的深切关怀和对国家繁荣的热切期盼,体现了其作为君主的责任感和对百姓福祉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