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松支版阁,贮阁但惟碧。
碧紧日不到,午气如露夕。
惨影动佛容,疑醒古僧魄。
破厓一线泉,荒云袅千尺。
地深无世烟,鹤巢在天脊。
隔掌洞府幽,待吾寸心辟。
坐数瑶华枝,玉尘冻吟帻。
愿为木客佣,循苔扫麋迹。
巨松支版阁,贮阁但惟碧。
碧紧日不到,午气如露夕。
惨影动佛容,疑醒古僧魄。
破厓一线泉,荒云袅千尺。
地深无世烟,鹤巢在天脊。
隔掌洞府幽,待吾寸心辟。
坐数瑶华枝,玉尘冻吟帻。
愿为木客佣,循苔扫麋迹。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游览头陀岩、百宝台、寿峰塔、清水庵等胜景时的所见所感,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静谧之美。
首句“巨松支版阁,贮阁但惟碧”描绘了巨松挺立,支撑着阁楼,阁楼内满是碧绿之色的景象,暗示了环境的幽静与生机。接着,“碧紧日不到,午气如露夕”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阴凉与湿润,仿佛即使是正午的阳光也无法穿透这层碧绿,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氛围。
“惨影动佛容,疑醒古僧魄”一句,通过光影的变化,赋予了佛像以生命,仿佛古僧的灵魂在其中苏醒,增加了神秘与庄严的色彩。接下来,“破厓一线泉,荒云袅千尺”描绘了悬崖峭壁间的一线清泉,以及远处缭绕的云雾,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辽阔。
“地深无世烟,鹤巢在天脊”则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原始与宁静,没有世俗的喧嚣,只有鹤鸟在高处筑巢,象征着远离尘嚣的理想境界。“隔掌洞府幽,待吾寸心辟”表达了对洞府幽静的向往,期待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最后,“坐数瑶华枝,玉尘冻吟帻”描绘了作者静坐于瑶华树下,玉尘覆盖的帽子上似乎凝结了冬日的吟唱,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沉醉与感悟。“愿为木客佣,循苔扫麋迹”表达了诗人愿意成为林中守护者,清扫麋鹿留下的足迹,保护这片自然净土的心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充满了诗意与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