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密见山穷,林回忽路通。
灯悬千树里,磬发片云中。
猿啸来参定,月明出照空。
即将溪号虎,与尔学雷宗。
蒙密见山穷,林回忽路通。
灯悬千树里,磬发片云中。
猿啸来参定,月明出照空。
即将溪号虎,与尔学雷宗。
这首诗描绘了石溪寺的静谧与幽深,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寺庙周围环境的神秘与和谐。
首句“蒙密见山穷”,以“蒙密”形容山林茂盛,暗示着山的尽头隐藏着未知与神秘。接着,“林回忽路通”一句转折,仿佛在说,当深入林间,一条通往寺庙的道路突然显现,引人入胜。
“灯悬千树里,磬发片云中”描绘了夜晚寺庙的景象,灯火在密林深处闪烁,钟声穿透薄云,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这里运用了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描写,增强了画面感和意境的丰富性。
“猿啸来参定,月明出照空”进一步渲染了寺庙的宁静与祥和。猿猴的啼叫似乎与禅定的宁静相呼应,而明亮的月光则照亮了虚空,给人以心灵的净化之感。
最后,“即将溪号虎,与尔学雷宗”一句,以“虎”和“雷宗”为喻,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以及对佛法修行的追求。这里的“虎”可能象征着自然界的力量与威严,“雷宗”则可能是对某种宗教仪式或修行方法的隐喻,强调了与自然和谐共处,以及通过修行达到内心平静与智慧提升的过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石溪寺及其周边环境的静谧之美,以及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精神追求。
春辞鸳鹭列,夏阻凤凰城。
未果酬恩遇,何阶达圣明。
仆臣犹左秩,司驭乃留京。
负谤丘山重,移官雨露清。
昔贤何惨淡,时论尚纵横。
芜没华阳馆,林荒督亢亭。
被谗殊乐毅,去国类虞卿。
大道如弦直,中怀若砥平。
为樗甘置散,处雁愧能鸣。
已脱樊笼累,犹存曲木惊。
宵光初出草,反舌渐无声。
蓟北风烟尽,江南兰杜荣。
迎风捐客佩,临水濯吾缨。
若见山中桂,应知留滞情。
零陵南去路,行客倍销魂。
地暖林多瘴,山深日易昏。
桂香岚自馥,竹泪湿成痕。
野少千厢积,家惟数室村。
毒流防饮马,落木忽惊猿。
乱树山腰驿,孤烟谷口屯。
柴门喧鼠雀,草屋牧鸡豚。
山鬼能人语,溪徭半鸟言。
夔峰通岭徼,舜水即湘源。
因想重华帝,那轻万乘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