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风流态,青青独可亲。
沿堤看去客,融水望归人。
滴露如虫泣,含烟似頞颦。
半开还半合,窥尽满江春。
一段风流态,青青独可亲。
沿堤看去客,融水望归人。
滴露如虫泣,含烟似頞颦。
半开还半合,窥尽满江春。
这首《柳眼》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里柳树初醒的生动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
“一段风流态,青青独可亲。” 开篇即以“风流态”形容柳树初春时的姿态,既表现了柳树的柔美与生机,也暗示了其独特的魅力。接着,“青青独可亲”则进一步强调了柳树在春日中的清新与亲近感,仿佛是大自然中的一抹温柔,让人不由自主地接近。
“沿堤看去客,融水望归人。” 这两句通过“看客”和“望归人”的视角,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期待与思念的场景。沿河而行的行人或许在欣赏着柳树的美景,心中却怀揣着对远方或故人的思念,这种情感与柳树的生长状态相呼应,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希望交织的氛围。
“滴露如虫泣,含烟似頞颦。” “滴露如虫泣”运用拟人手法,将露珠在柳叶上的滑落比作虫子的哭泣,生动地描绘了清晨露珠在阳光下闪烁的情景,同时也赋予了柳树以生命感。而“含烟似頞颦”则通过比喻,将柳树在轻烟缭绕中的姿态比作女子蹙眉,形象地展现了柳树在烟雾中的朦胧美,以及其蕴含的柔情与哀愁。
“半开还半合,窥尽满江春。” 最后两句以“半开还半合”的柳眼,象征着春天的逐渐展开,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的萌动与希望。通过“窥尽满江春”,诗人表达了对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景象的赞美与向往,将整个画面推向高潮,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综上所述,《柳眼》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佳作,更蕴含了诗人对生命、季节变换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独特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言离洛阳日,正值春风前。
伊水矫白鹭,蜀山鸣杜鹃。
轻袍游宦去,匹马度关年。
若过君平肆,穷通可问焉。
致鹇犹恐鹇饥渴,细织筠笼小瓦缸。
玉免精神怜已久,金銮人物世无双。
休争白鹤临清沼,且伴鸣鸡向绿窗。
美羽奇毛有多少,尔身高稳胜他邦。
湖山饶邃处,曾省牧之游。
雁落葑田阔,船过菱渚秋。
野烟昏古寺,波影动危楼。
到日寻题墨,犹应旧壁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