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别君去,君何患无妻,倘异时再叶鸾占,莫谓生妻不如死妇;
儿随父悲,儿终当有母,愿他日得酬乌哺,须知养母即是亲娘。
我别君去,君何患无妻,倘异时再叶鸾占,莫谓生妻不如死妇;
儿随父悲,儿终当有母,愿他日得酬乌哺,须知养母即是亲娘。
此联以深情与哲理交织,展现了一位女性对婚姻与家庭深刻的理解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上联“我别君去,君何患无妻,倘异时再叶鸾占,莫谓生妻不如死妇”中,“我别君去”表达了离别的哀愁,“君何患无妻”则展现出对丈夫的宽慰与理解,暗示即便分离,丈夫亦不孤单。接下来的“倘异时再叶鸾占”预示着未来可能的重逢,而“莫谓生妻不如死妇”则强调了在她看来,活着的妻子比已故的妻子更值得珍惜与爱护,体现了对现实生活的珍视和对未来的乐观。
下联“儿随父悲,儿终当有母,愿他日得酬乌哺,须知养母即是亲娘”中,“儿随父悲”描绘了孩子因父母分离而产生的悲伤,但紧接着的“儿终当有母”则给予希望,预示着孩子终将得到母亲的关爱。最后,“愿他日得酬乌哺”表达了对将来能够报答养育之恩的期待,而“须知养母即是亲娘”则强调了母亲的角色与爱的重要性,无论其是否为亲生,都能成为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整体而言,这副挽联不仅展现了对婚姻与家庭关系的深刻思考,也体现了对人性中温暖与希望的追求,以及对未来可能性的乐观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