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铸作镜,朝临复暮临。
但能照妾貌,不能照妾心。
妾心清如冰,问郎知未曾。
无以貌盛衰,一旦变爱憎。
青铜铸作镜,朝临复暮临。
但能照妾貌,不能照妾心。
妾心清如冰,问郎知未曾。
无以貌盛衰,一旦变爱憎。
这首《照镜词》是明代诗人江源所作,通过镜子的比喻,深刻揭示了人心与外貌之间的差异,以及爱情中可能存在的误解和变化。
“青铜铸作镜,朝临复暮临。”开篇以青铜镜为引子,描绘出主人公每日早晚照镜的情景,象征着她对自我形象的持续关注与审视。
“但能照妾貌,不能照妾心。”转折点在于指出镜子只能映照外表,却无法洞察内心。这不仅是对镜子功能的限制,也是对人性复杂性的隐喻,暗示了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局限性。
“妾心清如冰,问郎知未曾。”接着,诗人通过“妾心清如冰”这一形象的比喻,表达了内心的纯净与坚定,同时也提出了一个问题——是否有人能够真正理解并感知到这份内心的纯净?
“无以貌盛衰,一旦变爱憎。”最后,诗人提醒人们,外貌的变化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价值或他人的爱憎。这句话是对社会上以貌取人的现象的批判,强调了内在品质的重要性,以及情感关系中应超越表面,深入理解对方心灵的必要性。
整首诗以镜子为媒介,探讨了外在与内在、表象与本质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爱情与人际关系中,如何超越表面现象,去理解和接纳对方的真实自我。通过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
江流日奔腾,声过如万弩。
偪仄惊入峡,程途此艰阻。
林篁交蔽黑,不复辨子午。
高崖坐群猿,垂臂引客语。
稍出向灵山,微阳翳初吐。
人家嵌石壁,如蛎未可数。
沿塘种木绵,插棘防猛虎。
月起听蛮歌,谁知我心苦。
山寒澹成烟,溪午游气重。
杳杳苍翠间,樵苏殊未逢。
岩栖缅微尚,寄此泉石踪。
我昔往从之,三载巢云松。
忧乐趋岂殊,出处理亦同。
谢彼招隐人,却爱青芙蓉。
桂树山之幽,童童开春冬。
苍然溪谷深,暝色来西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