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交河塞下曲》
《交河塞下曲》全文
唐 / 胡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交河冰薄日迟迟,汉将思家感别离。

塞北草生苏武泣,陇西云起李陵悲。

晓侵雉堞乌先觉,春入关山雁独知。

何处疲兵心最苦,夕阳楼上笛声时。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jiāosāixià
táng / céng

jiāobīngbáochíchíhànjiāngjiāgǎnbié
sāiběicǎoshēng

lǒng西yúnlíngbēi
xiǎoqīnzhìdiéxiānjuéchūnguānshānyànzhī

chùbīngxīnzuìyánglóushàngshēngshí

注释
交河:古代西域河流名,这里代指边疆地区。
迟迟:形容阳光缓慢照射,引申为时间漫长。
汉将:指汉朝的将领。
雉堞:城墙上的矮墙,这里代指城池。
翻译
交河的冰层日渐融化,阳光缓缓洒落,汉朝将领思念家乡,感受离别的愁绪。
在塞北荒原,苏武望着新生的草木,心中充满哀伤,陇西的李陵也因相似的境遇而悲叹。
黎明时分,城墙上的乌鸦最先察觉到时光的流逝,春天的到来只有归雁能感知。
在何处疲惫的士兵心中苦楚最深?那是在夕阳照耀的楼阁上,传来断断续续的笛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塞将士的孤独与哀愁,通过对自然景象的刻画,抒发了士兵对于家乡的思念和战争带来的悲凉。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苏武、李陵等历史人物,以增强诗歌的情感深度。

“交河冰薄日迟迟”一句,通过对时间流逝的描写,映射出将士们内心的不舍与留恋。"汉将思家感别离"则直接表达了边塞军人的怀乡之情。

"塞北草生苏武泣"和"陇西云起李陵悲"两句,借用历史人物的情感,强化了诗中对边塞生活的哀愁与孤独。苏武在塞上为国守节,李陵败降匈奴,皆是古代忠义之士,但最终落得个悲凉的结局。

"晓侵雉堞乌先觉"一句,通过乌鸦的叫声,象征着战争的警报和紧张气氛。"春入关山雁独知"则描绘了边塞之地,即便是春天到来,也只有大雁才能感受到这份寂寞。

最后两句“何处疲兵心最苦,夕阳楼上笛声时”表达了战争中士兵的心灵创伤和内心的极度痛苦。笛声在黄昏之际响起,更增添了一种无尽的哀愁。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景象与人物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造诣,是一首集哀愁、思念于一体的边塞行军诗。

作者介绍
胡曾

胡曾
朝代:唐

胡曾,唐代诗人。邵阳(今属湖南)人。生卒年、字号不详(约840—?),十分爱好游历。咸通中,举进士不第,滞留长安。咸通十二年(871),路岩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召为掌书记。乾符元年(874),复为剑南西川节度使高骈掌书记。乾符五年,高骈徙荆南节度使,又从赴荆南,后终老故乡。
猜你喜欢

赠江阴方达之

岭峤经年未得还,劳君光彩照尘颜。

故乡自有珊瑚树,南海何曾见木难。

(0)

钱园桃花源

落英千点暗通津,小有仙巢问主人。

狂客莫容刘与阮,流年不管晋和秦。

桑麻活计从岩穴,萝兔芳缘隔世尘。

只有白云遮不断,卜居还许我为邻。

(0)

口占寄陆三

达者端居东海边,重楼高榻卧风烟。

想应草木扶疏下,和得渊明孟夏篇。

(0)

哭表弟蒋焘

白玉楼中长吉去,芙蓉城里石郎归。

煌煌柱国平生念,看到诸孙内外微。

(0)

病閒

病閒身懒趣偏长,书策纵横掷满床。

医业探寻胜士业,闺房清寂似禅房。

青春总误今何及,白昼长閒梦始忙。

此境可留终岁月,岂须重觅引年方。

(0)

江行·其二

丹阳连北固,千里草萋萋。

东去水逾急,北来身渐低。

渔舟长宿火,客枕厌闻鸡。

风景年年是,因无妙句题。

(0)
诗词分类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诗人
朱德 叶圣陶 程天放 冯友兰 张大千 谢觉哉 梁寒操 叶剑英 邵式平 陶铸 姚雪垠 钱俊瑞 马少波 杜宣 萧红 俞平伯 黄兴 陈独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