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署耽行役,雨过觉心凉。
记及来时路,梅雨正瀼瀼。
天生桥畔度,夹道丛苍莨。
秀岩开锦壁,石涧响笙簧。
赖此怡心目,不厌溅衣裳。
今也乘苇下,秋月聘溪光。
适会所经地,如友晤他乡。
把盏试长眺,清飙一何扬。
僮仆亦以喜,巫峰路不长。
明朝荡漾去,楚水接清湘。
一署耽行役,雨过觉心凉。
记及来时路,梅雨正瀼瀼。
天生桥畔度,夹道丛苍莨。
秀岩开锦壁,石涧响笙簧。
赖此怡心目,不厌溅衣裳。
今也乘苇下,秋月聘溪光。
适会所经地,如友晤他乡。
把盏试长眺,清飙一何扬。
僮仆亦以喜,巫峰路不长。
明朝荡漾去,楚水接清湘。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陆路进入四川,途径万县时的雨中行旅与雨后顺流而下的情景。诗中运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旅途中的自然景色和心境变化。
首句“一署耽行役”,点明了诗人因公务而长途跋涉,表达了旅途劳顿之感。接着“雨过觉心凉”一句,通过雨后的清凉感受,暗示了诗人对旅途艰辛的暂时忘却。诗人回忆起来时的梅雨季节,形象地描绘了雨水弥漫的情景,“梅雨正瀼瀼”。
随后,诗人描述了经过天生桥时的景象,桥畔两侧生长着茂密的苍莨,展现出自然界的生机勃勃。“秀岩开锦壁,石涧响笙簧”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岩石比作锦壁,石涧之声比作笙簧之音,生动描绘了山间清幽的环境。
“赖此怡心目,不厌溅衣裳”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喜爱,即使衣服被雨水打湿也不在意。接下来,诗人转述了顺流而下的经历,秋天的月光映照在溪水上,营造出宁静而美丽的画面。“适会所经地,如友晤他乡”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一偶然相遇的感慨,仿佛遇见了远方的朋友。
最后,诗人提到随行的僮仆也因天气转凉而感到喜悦,预示着旅程即将结束。明天,他们将乘船前往楚水,与清湘相接,结束这次陆路入蜀的旅程。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情感变化,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赞叹,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公务旅行的复杂心情。
海于天地为巨物,横目见此惊无边。
或云众水所蓄积,坐令陆地为深渊。
我闻尊者此示象,一航稳似香台莲。
飓风不作鲛鳄静,知有神物为之先。
舟行不徐亦不疾,到彼海外当何年。
大鹏不徙爰居避,海若自小河伯旋。
惟有日月争出没,腾晖照耀波光鲜。
送者几辈自厓返,回顾但见帆微翩。
此时秘怪千万万,争欲顶礼焚香烟。
仁者愿大无分别,孰为灵蠢孰凡仙。
当时各各契微妙,回视海水川渠然。
了知此说是真实,挥毫更以丹青传。
纷纷大小都滞相,拘墟邹衍方谈天。
除官去未闲,且复三月留。
喜与吏役疏,日共诸生游。
城西有古洞,廨东有新楼。
晴昼及月夕,觞咏无时休。
柰当岁试期,诸生趋邕州。
纷去如落叶,始觉孤树秋。
独有童氏子,经通行且修。
能来同我居,对床置衾裯。
夜半读《楚骚》,镫闇风飕飕。
因与论今古,掩卷涕泗流。
颇忆韩子语,君其张生俦。
共言无倦听,晨坐尽更筹。
边隅得此士,宁复嗟夷犹。
诗成寄诸生,底用商声讴。
贺监峭帆去,余亦归故山。
回睇万松岭,云雾霾高寒。
君家好兄弟,文采蔚豹斑。
不见数十日,迟我风雨关。
执手道近状,鸣瀑飞檐栏。
小楼日高卧,翰墨有余闲。
折梅怀陆凯,当筵赠苏端。
穷达贵适意,其余曷足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