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送老莺啼禁树,春随红旆过江干。
文昌夜度三台近,玉剑晴浮五月寒。
一代云龙虚鼎席,百年礼乐属春官。
相逢若问留台客,为道归思鬓已残。
风送老莺啼禁树,春随红旆过江干。
文昌夜度三台近,玉剑晴浮五月寒。
一代云龙虚鼎席,百年礼乐属春官。
相逢若问留台客,为道归思鬓已残。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大宗伯两洲王公时的场景与情感。首句“风送老莺啼禁树”,以老莺啼鸣于禁树,象征着离别的哀愁与岁月的流逝。接着,“春随红旆过江干”一句,以春日随行军旗渡过江岸,寓含着对王公远行的感慨与祝福。
“文昌夜度三台近,玉剑晴浮五月寒”两句,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文昌星夜度,暗示王公地位之高;三台近,象征距离之近,表达对王公的深切关怀。玉剑晴浮,五月寒,既描绘了自然景象,也暗喻了王公的清正廉洁与坚韧不拔。
“一代云龙虚鼎席,百年礼乐属春官”则表达了对王公才能与贡献的赞誉,以及对其在国家礼乐事务中所扮演角色的肯定。“一代云龙”比喻王公的卓越才能,“虚鼎席”则暗示其虽未坐上高位,但其影响力依然深远。“百年礼乐属春官”,说明王公在百年间对国家礼仪音乐的贡献,春官在此代表了负责礼仪音乐的官员。
最后,“相逢若问留台客,为道归思鬓已残”表达了诗人对王公的深情厚谊与不舍之情。即使将来再相逢,诗人自知年华已逝,表达了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丰富的历史典故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送别场景中的复杂情感,同时也赞美了王公的高尚品德与卓越才能。
蓬莱畔,奇尔松,苍鳞黛鬣身虬龙。
风雨时时吟不歇,炎天凄切寒无冬。
问之何代谁植此,精神命脉羌如彼。
初不避山林,原不竟朝市。
久随冷淡缘,静任盈虚理。
寿已千龄外,恍然一瞬里。
松有闻,尘嚣两耳具纷纭。
松有见,转眼荣瘁亦堪叹。
松若有心情,能忘利与名。
人非松,松非人,古来那具千年身?
龙争与虎斗,转盼即成陈。
松兮人兮奈尔何,摇笔且放奇松歌。
真龙鱼服事假王,当时四海一滁阳。
椎锋跳荡无前敌,驰射威神不可当。
猊铠淋漓染战血,蛇矛夭矫盘秋霜。
此矛大细凡二柄,用之掣电舒神光。
横驱铁骑扫建业,直拥舟师下武昌。
登坛拜帅徐与常,始握中权不自将。
按图一诏制万里,挟棰两儿鞭八荒。
羽书络绎报宣捷,虎殿委蛇进讲章。
干戈倒载三十祀,礼乐明备同轩皇。
玉几亲凭诲孙子,艰难往事毋轻忘。
蟠螭小架二矛立,俨置五凤楼中央。
和弓垂矢俱辟易,禹谟舜典同辉煌。
马上得之马上治,陋哉汉主胡弗详。
平城七日脱馁鬼,犹向沛儿骄故乡。
呜呼,何必猛士守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