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灵岩披云台十颂·其十》
《灵岩披云台十颂·其十》全文
宋 / 释怀深   形式: 偈颂

莫笑山僧语句粗,真情何处著工夫。

世人用尽精神讨,缘木何曾觅得鱼。

(0)
鉴赏

这首诗以禅意为旨,借山僧之口,道出了对世事的深刻洞察与超然态度。首句“莫笑山僧语句粗”,开篇即以一种平和而略带戏谑的语气,对世俗的评判标准提出质疑,暗示了诗人对于语言表达形式的不拘一格。接着,“真情何处著工夫”一句,直指人心深处,强调真情实感并非外在形式所能完全体现,而是需要从内而外自然流露,点明了情感表达的真谛。

“世人用尽精神讨”,诗人在此揭示了社会上人们为了追求某种目标或认可,不惜耗费大量心力,却往往忽略了真正重要的东西。这种现象在现代社会依然普遍存在,无论是追求名利、地位还是所谓的成功,人们常常陷入一种盲目追求的状态,而忽视了内心的平静与真实的情感体验。

最后,“缘木何曾觅得鱼”借用《庄子·外物》中的典故,形象地表达了通过错误的方式去追求目标,最终难以如愿的无奈与讽刺。这里的“鱼”象征着真正的目标或理想,而“缘木”则是比喻错误的努力方向。整句话寓意深刻,提醒人们在追求目标时要审慎思考,避免陷入徒劳无功的境地。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山僧的视角,以简练的语言,探讨了情感表达、人生追求以及方法选择等多层面的主题,既富有哲理,又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体现了宋朝禅宗文化的影响与特色。

作者介绍

释怀深
朝代:宋   号:慈受   籍贯:寿春六安(今属安徽)

释怀深(一○七七~一一三二),号慈受,俗姓夏,寿春六安(今属安徽)人。年十四祝发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猜你喜欢

送僧

含晖亭上曾辞我,狼伍峰前又送君。

只有月明相记忆,月明争得不逢云。

(0)

送朔斋右司赴宣城

鸳鹭胡为久未归,江东民瘦要公肥。

诏翻云露宫鸦湿,帆起秋风画鹢飞。

把酒敬亭呼李白,高吟静练压玄晖。

不须举手遮西日,花待刘郎对紫微。

(0)

罗汉树

人生天地间,飘然无根蒂。

贵贱寿夭形,总被造物戏。

达者常晏如,不作包桑计。

如何閒草木,刚受人妩媚。

寒松作大夫,枯木号居士。

便有徼福人,未免斧斤至。

孤高本无心,反以名疣赘。

此树亦岁寒,婆娑立苍翠。

著子秋累累,何啻五百位。

颅圆从谁度,身紫何人赐。

问之无人说,法门入不二。

乔特不世情,与我却相类。

许我折一枝,幽窗浸缶器。

辞柯漏已空,森然遂生意。

荏苒三暑寒,傲睨万物悴。

翻思阴阳家,水木推生利。

但存节操坚,莫讶垛根异。

雁荡与天台,泉石平生志。

木上座脱洒,竹尊者风味。

何当笑相逢,同归第一义。

(0)

舟别浦禅师塔

诸老凋零尽,江湖转忆君。

人经十年换,寺革一番焚。

庭冷池来月,山空塔裹云。

惟应有游衲,时到炷炉薰。

(0)

落花

万紫及千红,枝头一饷空。

多因伤夜雨,曾不怨春风。

片片随流去,纷纷夕照中。

自开还自落,只与去年同。

(0)

台城道中

枝暗花成子,风飘絮作萍。

雨侵溪涨白,山脱晚云青。

又过仙人渡,还登酌水亭。

往来人自老,双鹭立烟汀。

(0)
诗词分类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诗人
高茂卿 岳伯川 邾仲谊 庾吉甫 脱脱 李寿卿 汪元亨 高文秀 不忽木 睢景臣 陈敷 胡奎 卢龙云 曹家达 彭汝砺 释德洪 邵宝 释函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