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井蛙兮渤澥,偷生虾蚬门,怒腹气何在?
长鱼跋浪欲吞舟,竟作任公雪花鲙。
蛙乎幸偷生,有愧输芒蟹。
前度放蛙人,今日恩如海。
坎井蛙兮渤澥,偷生虾蚬门,怒腹气何在?
长鱼跋浪欲吞舟,竟作任公雪花鲙。
蛙乎幸偷生,有愧输芒蟹。
前度放蛙人,今日恩如海。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谢应芳的《宜山谣(其五)坎井蛙》以寓言的手法,描绘了蛙、虾、蟹、鱼等水生生物的生活状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首句“坎井蛙兮渤澥,偷生虾蚬门”,以“坎井蛙”和“渤澥”对比,前者是狭小的井底之蛙,后者是广阔的海洋,形象地展现了蛙与大海的差距,暗示了个人视野的局限性。而“偷生虾蚬门”则描绘了虾蚬在浅水区苟且偷生的状态,与蛙形成呼应,共同表现了生命在不同环境中的生存状态。
接着,“怒腹气何在?”一句转折,提出疑问,似乎在探讨生命中愤怒与力量的存在与否,引人深思。随后,“长鱼跋浪欲吞舟,竟作任公雪花鲙”描绘了一条大鱼跃出水面,试图捕食大船,最终却成了任公子制作雪花鲙的材料,寓意强者也有其脆弱的一面,生命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蛙乎幸偷生,有愧输芒蟹”表达了对蛙的同情,同时也暗含了对蟹的尊敬,强调了生命价值的不同层次。最后,“前度放蛙人,今日恩如海”以“前度放蛙人”与“今日恩如海”形成对比,赞美了曾经给予帮助的人,比喻其恩情深厚,如同大海一般宽广无垠。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动物形象,反映了生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富有哲理意味,引人思考。
秋光凝翠岭,凉吹肃离宫。
荷疏一盖缺,树冷半帷空。
侧阵移鸿影,圆花钉菊丛。
摅怀俗尘外,高眺白云中。
堂堂太祖,渊弘其量。仁格宇宙,义风遐畅。
启土万里,志在翼亮。三分有二,周文是尚。
于穆武王,奕世载聪。钦明冲默,文思允恭。
武则不猛,化则时雍。庭有仪凤,郊有游龙。
启路千里,万国率从。荡清吴会,六合乃同。
百姓仰德,良史书功。超越三代,唐虞比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