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亭压波面,屹若抃灵鳌。
浮蚁酡颜数,飞鸿送目劳。
吏围披簿领,僧伴话风骚。
何日登悬榻,州民刺有毛。
危亭压波面,屹若抃灵鳌。
浮蚁酡颜数,飞鸿送目劳。
吏围披簿领,僧伴话风骚。
何日登悬榻,州民刺有毛。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风景优美的亭子,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物活动的精细刻画,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体验。
“危亭压波面”一句,以“危亭”指代高耸的亭子,形象地描绘出亭子似乎在水面上矗立,给人以压迫感。紧接着,“屹若抃灵鳌”则通过对比,增强了亭子的雄伟与神秘。这里的“屹若”指的是山石的堆积,而“抃灵鳌”则是一种传说中的神兽,形容亭子如同海中神兽一般巍峨。
接下来的“浮蚁酡颜数,飞鸿送目劳”两句,诗人通过对水面上微波(浮蚁)与天际间飞鸟(飞鸿)的观察,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体验。这里的“数”字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重复,而“劳”则透露出诗人的心中有所寄托却未能实现的辛苦。
在“吏围披簿领,僧伴话风骚”这两句中,诗人通过对官吏与僧侣活动的描写,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意境。其中,“吏围”可能是在描述某种正式或是官方的场合,而“僧伴”则代表了出世间的宁静与淡泊。
最后,“何日登悬榻,州民刺有毛”两句,诗人表达了对未来某个时刻能够登上高处(悬榻),俯瞰众生,达到一种超然物外的愿望。这里的“刺有毛”则是形容人们对于这种境界的向往与渴望。
整首诗通过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陶醉以及内心世界的深邃。
云连屋不居,三閒葺茅茨。
田园非不宽,一亩环竹篱。
楚楚山下花,湛湛池边□。
丈室南坡□,容膝以扁之。
谁谓方回旋,天境春熙熙。
壶中著仙翁,芥子藏须弥。
虚诞彼异端,我□异于斯。
圣贤与我对,经训星日垂。
可以读离骚,可以击壤诗。
回头纷纷者,金碧贮狂痴。
声色性命斧,财货盗贼资。
皇皇窘其庐,日怀不足私。
蚊蚋同旦暮,不满一唾嗤。
岂识天下乐,本非外铄为。
己大物自小,心旷神斯怡。
一则万条□,静者动蓍龟。
吾方谋一榻,尽老聊娱嬉。
今日为何日,此理知者谁。
达哉子孙子,吾知有吾师。